从科学角度来说,自己领悟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东西。
但这时代已经不允许中等生自己去摸索领悟了,因为没那个时间。初中七科,高中九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就是每一科都必须顺顺利利地做完,时间才刚刚好,剩下只有极少量的富余。如果哪一科花过多时间去摸索了,就意味着其它学科连基本的学习时间都被挤占。
不像我们当年,每天总的作业量才1-2小时,如果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花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去琢磨它,也完全是可以的。
另外各种教辅,都已经把知识揉碎了细细归纳好送到孩子面前,二级推论也都补充好放在上面了,其实让学生少了很多大胆联想、自主思考的机会。
引用39楼奔跑的牛牛牛的发言:
我和你想的一样,有没有发现孩子更愿意靠自己去摸索和总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总是希望把我们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孩子,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实际上孩子更愿意慢慢的去体会。如果能接受家长的意见也编进去孩子自己的学习方式里面,是不是会更高效?引用38楼深圳无烟风尘的发言:
学习方法只有适不适合。我的方法目前看来还适合我孩子。这次期中考在全班一半不及格的情况下他拿到98分。积累和总结经验是需要有足够的练习量。他自己做也能慢慢积累,但我觉得可以通过引导缩短这个时间,当然很多时候他也不愿意要我的引导,他要自己做出来,我所做的不过是想在当他需要我的时候我能帮得上忙。学习是学知识学方法,无论哪个方式,殊途同归。引用37楼婉如清扬sz的发言:
可以适当引导。但按我的经验,如果孩子天份不够,再引导也是有限。
比如为什么要在那里加辅助线,为什么你能想到,你的孩子想不到?为什么你能总结出来相关思路,你的孩子总结不出来?这很有可能就是两人之间的智商差异,天赋差异。除非你给孩子指条路以后,他很快就不用靠你,自己就能领悟,否则还是白搭。
如果孩子有那个天分,他自己看答案或作业帮就能总结出来很多东西。我给孩子辅导功课,很多时候用的就是作业帮,利用作业帮我可以迅速提升我的某一科的解题思路。但同样一个工具软件,我的孩子只能利用到看懂答案,甚至很多时候还看不太懂,需要我再给她详细讲解。
引用36楼深圳无烟风尘的发言:
你说的没错。不过是我在刷压轴题而不是孩子,因为基础题对我而言没有难度。我刷压轴题的目的是寻找解题的思路,以便在孩子碰到困难时我能加以引导而不是让孩子直接去看答案或作业帮,比如为什么会想到在这加辅助线,如何去利用这一个条件。孩子肯定是基础题和难题都要学,并培养好的习惯。引用32楼sogreedy10的发言:
陪孩子学习,我觉得不能一味地刷压轴题和大题,而是要陪同孩子把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搭建起来, 这样等以后上高中了,孩子也有这种思维更好些。
现在很多视频号教各种各样的秒题方法,我觉得是不可取的的,因为大部分孩子还是要把基础夯实。我有个朋友家的小孩,初中数学基本上都是90多分的,上高一的时候,落到了60多分,后来重新理思路,搭建知识结构,高二又上到了110分这个水平了。
引用30楼深圳无烟风尘的发言:
为了配合孩子的初中学习,我也一直在刷几何题,万唯学而思等的各种压轴题。目前初中的还能应付。
查看全部引用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