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深圳10年新建高校8所 各类人才超679万,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亿元

来源:深圳特区报


十年新建高校8所,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近三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4.4万个,全市各类人才超679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49亿元……5月16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举行。市教育局介绍了深圳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并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科技创新局就深圳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情况答记者问。


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表示,近年来,高等教育跑出“深圳速度”,十年新建高校8所,全市高校数量达到17所。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高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技师学院成功转设为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教育部已发布拟同意设置的公示。


郑秀玉表示,当前,我市高校有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启动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遴选了一批一流学科培育学科,在资源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力争在未来3-5年内,全市高校新增2-4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学科,3-5个学科进入第六轮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印发《关于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方案》,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大力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目前,我市高校正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低空经济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


“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深圳模式’。”郑秀玉表示,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高校对接“20+8”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45个特色产业学院、219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培养引领和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必须从打牢基础做起。郑秀玉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百万学位建设,近三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4.4万个,超“十二五”“十三五”总和。同时,我市认真落实“五育并举”,扎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市小学初中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举办150场“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活动。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会聚八方英才


在“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中,人才发挥着主体性支撑作用,人才既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邓晓俊表示,近年来,深圳着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了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各类人才超679万人、高层次人才2.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


邓晓俊表示,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聚焦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汇聚八方英才,为各类人才提供经费支持、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一揽子政策服务。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造。紧扣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培养人才,持续加大教育领域人才政策倾斜力度。近年来全市中小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341名,全市17所高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超8000人。


邓晓俊表示,下一步,尽快出台海外人才汇聚、特聘岗位、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等具体政策,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汇聚项目,为人才在深圳创想创新创造、追梦筑梦圆梦提供更多支持。


推动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科学家、工程师,也需要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闵晓波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占比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闵晓波表示,深圳建立健全涵盖技能人才成长全周期的政策体系,大力推进产教评一体化技能生态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保障体系,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接下来,深圳将着力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 40%以上。”闵晓波表示,深圳还将着力筑牢技能教育培养根基,着力建设高水平技能生态体系,着力营造技能人才敬业乐业氛围,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聚焦科教融汇持续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是战略之举、长远之策。郑秀玉表示,深圳不断聚焦科教融汇,持续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依托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加速推动创新要素聚集。目前,全市高校有各类科研平台超过690个,成立西丽湖X9高校院所联盟,目前全市17所高校院所实现174门课程互选、近6000台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


市科技创新局一级调研员于英普表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49亿元、占GDP比重达5.8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第二。


“作为深圳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于英普表示,在支持高校基础研究和开放创新方面,实施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对12所高校的基础研究项目实行“稳定支持、资金切块、自主立项”。在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推动建立科教融汇、协同攻关机制,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于英普表示,接下来,将加强对高校基础研究稳定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全国高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推动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