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从十宗“最”看深圳民营经济的超能底蕴

近年来因疫情以及国内外十分困难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发展问题,民企亏损、缩量、暴雷、倒闭频频,躺平更是常态。深圳民营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不少类似的困境,一些民营企业也十分焦虑,打起了“退堂鼓”,或成了“隐身人”。然而,在困难的大背景下,国家不断给民营经济以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投放,深圳民营经济的主力在坚持,在利用经济的低谷期储备能量,深圳仍然坚定地继续走在全国大中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前列,贡献十分突出。本文就从十宗“最”的视角来探讨一下深圳民营经济的超能底蕴。


第一宗“最”:


2023年危困之际,深圳两大最牛民企以实力威震全球


过去数年间中国经济遭遇疫情、国内外严峻形势拖累,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停滞、萎缩、低迷局面,其中,民营经济表现尤为突出。然而,同样是民营企业,同样在经济低迷大通道里艰难前行,深圳有两家民营企业却创造了令全球惊叹的巨大成就。


一家是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领军者,2022年,比亚迪以187万辆的年销售量一举击败特斯拉和丰田,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今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又是世界第一。比亚迪的骄人成就让其在这个特殊年代一举杀入世界500强。


另一家是华为,在惨遭美国全面封锁打压四年之后,以无比坚定的信念持续投入数千亿经费实施超强研发,终于成功突破,以Mate 60 pro 5G手机闪耀回归全球市场,给全球“花粉”带来巨大惊喜。更厉害的是,华为在5G通信基站、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路由器、数据库、产业大模型、自动驾驶技术等一系列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让美西方深感惊恐。用华为的活说,就是“遥遥领先”,“轻舟已过万重山”。


中国因深圳自己培养起来的民企华为和比亚迪而自豪、自信。这就是深圳,这就是深圳民企,他们是深圳民营经济的典范,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寒风低潮里,他们在向所有资产流失、勇气和信心丧失的人们送去温暖和信心,同时向苦难度日的中国民营企业们发出强烈信号,即便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刻,也决不能忘却初心,绝不能让一时的困难和压力所击倒,即便在经济的超低谷期,仍然有大量的机会在等待慧眼识珠,仍然能借助一系列机会和策略在市场上咸鱼翻身,甚至再次夺得绝佳成就。


   第二宗“最”:


40年来,深圳诞生了最强阵容的民营商事创业主体


民营经济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一度在中国消失,改革开放后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


2022年深圳新增商事主体52万户,累计394万户,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多年来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商事主体第一城”。2023《财富》中国500强前百名中8家深企入围,其中5家民营。

截至2022年底,深圳民营企业237.9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7%,其中包括总量超过200万家的小微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5.9%,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深圳外贸进出口的62.1%,贡献税收占比约70%,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


深圳是全国创业积极性和活跃度最高的城市,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不仅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批优秀龙头民营企业,还有众多第二梯队的行业标兵民营中小企业。近日,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深圳共有310家企业通过审核,新增数量全国居首,至此,深圳小巨人企业已累计达到752家,提前并超额实现了2025年深圳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的目标。深圳2022年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4826家,同比增长64%。截至目前,深圳在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超8600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营创业第一城”。


   第三宗“最”:


最优市场化机制和营商环境:深圳民营经济的制胜法宝


内地城市与深圳最关键的差距在哪里?有人说是国家政策投放,这成了内地学不了深圳的重要理由;有人说是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有人说是深圳年轻人多,城市有活力;有人说是深圳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企业。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拥有的最重要的抓手是市场化,是小政府、大市场、大社会的城市基础运行机制,它不断完善更具活力的营商环境和产业运行机制,这件市场化的超能武器使深圳变得日益强大,更成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制胜法宝。


一直以来,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标国内外最好最优最强的城市。2018年以来已出台800多项重要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深圳已连续三年被全国民营企业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在《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深圳位列36个参评城市之首。今年7月19日又发布《深圳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聚焦市场主体真实需求,关注痛点、难点、堵点,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营商环境效果最直接、最敏锐的评价主体。


   第四宗“最”:


深圳拥有全球最具科技创新创投动能和活力的民营经济


有一种说法,北京是央企的天下,上海是外企的天堂,深圳是民企的福地。这话不一定很准确,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由于深圳内外贯通的企业市场化成长环境,特别适合最具市场化气质的民企扎根生长,开花结果,40多年来修炼成为一座民企群雄并起、创新动能高企的城市。


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深圳,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重)5.49%,稳居全国第二位,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5位、中国第一,年国际专利申请量最高时约50%,目前30%多,连续18年列全国第一,科技成果转化率95%以上,全国最高。2022年3月,上市公司505家(科创类63%)全国第三,市值全国第二,拥有了一大批国际著名的民营科创企业。


现在每月8日都有一场特色鲜明的“深圳创投日”,已为全国313家估值超千亿元的企业优质项目提供了“线上+线下”路演平台,吸引了全球超3500家(次)创投机构参与,引领创投活水灌溉“20+8”产业集群,助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还持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4%


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同比增长17.8%。


   第五宗“最”:


深圳政府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之大和干预程度之小均创全国之最


近年来深圳民营经济同样遭遇疫情及国内外经济波动的深切影响,大批民企特别是中小微民企运营出现严重困局。深圳各级政府连续不断推出强有力的各项扶持政策助企纾困,在国内众多城市中堪称扶持力度最大、让利空间最大。


8月16日,深圳再次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在这份被称为“民营经济20条”的重要文件中,对民营经济提出20条实招性优化其发展环境、支持其做大做优做强的政策,涉及平台经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融资支持、公平竞争、出海服务、账款清欠等多个当前民营企业最为关心的方面,广大民营企业,无论巨大中小微,都真切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


同时,多年来深圳各级政府一直秉持“小政府、大市场”的基本执政模式,政府以制度化的约束最大限度地把权力“锁在笼子里”,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常规运营实施积极的不干预政策,最大限度为广大民企创造宽松、灵便的创业环境。相比内地城市,深圳企业对政府权力存在“偏弱感知”的状态,这种融合式的政企关系有效地维护了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


当然,深圳的政府部门里也存在一些体制性的问题,也出现过若干贪官之类,也有一些在执政过程中让民企不满意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是支流现象,不会遮盖住良好的政企关系的主流,而且,政府架构内出现任何不利于民营经济的表现,都会受到市场化和法制化制度的严格管控和排斥,这一点我们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第六宗“最”:


深圳民企与国企之间存在着最融洽的互动合作关系


近年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和现象:国进民退,这个词汇显然带有一种非常显著的负面情绪。国进民退现象的确存在,在一些特殊领域比较明显地出现了,如房地产领域,近年来民营房企出现大量债务爆雷,在后续的债务重组中,央国企出面主导重组,推动了国进民退。


但在更多领域和更广意义上,国进民退的本来宗旨在于,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态势下,民企退后求安,国企向前担责。直到经济形势向好之时,国家必然再次鼓励大量民企担纲市场主角,那时候的流行词应该是:民进国退。


在深圳这样一个民营经济的巨大海洋里,我们似乎对“国进民退”缺乏明显的感受,更多地看到的是国企与民企之间的正常竞争和深度融合式合作关系。一些民企大量入股各类央国企,华为、比亚迪是民企,但它们事实上担纲了远高于一般国企应承担的国家责任;深投控是国企,但它却是国内最具民企类市场底蕴的风投专家。深圳本质上的“民企大本营”属性决定了它对民企的长期友好性,在深圳,央国企事实上已化身为民企主力军的友情护盘侠和友好合作者。


   第七宗“最”:


深圳创造了全国民营经济体系中最瞩目的成就


关于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我们都知道那个非常给力的“56789”的说法:5成以上的税收,6成以上的GDP,7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9成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发挥着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形态难以替代的作用。


2022年深圳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1.6%。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走势疲弱,深圳GDP同比顽强增长6.3%,其中,民营经济占深圳GDP比重仍然超过六成。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07万亿元,占比64%,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9.2%,高于同期全市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上半年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2%,而民营经济在二产和三产增长中同样做出了主要贡献。


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深圳11家上榜,其中民企7家:平安、华为、正威、腾讯、比亚迪、顺丰、立讯精密,国有2家:中国电子信息,深投控;混合所有制2家:万科、招行。


2022年深圳共有25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前10名企业中有4家来自深圳。工信部公示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有310家企业上榜,新增数量全国城市第一,累计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


深圳以民企为主体的科技企业界有六个“90”的说法: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第八宗“最”:


当前全国经济低潮期最具韧性的民企阵营在深圳


大疫三年后,人们以为中国经济会重回常态和繁荣,然而,疫情后遗症、中国经济失衡、美西方打压等等,今年全国经济出现了比疫情期更严重的低潮,上半年全国经济和多数地方经济表现欠佳,GDP、CPI、PPI、出口、就业等诸多重要经济指标均疲弱,习惯了一路上扬、亢奋前行的人们从未经历过如此磨难,降薪、停业、失业,焦虑、无助、迷茫、自暴自弃者比比皆是。很多城市人口在流失,企业在退出,财富在缩水,经济低潮对民营经济的打击和影响尤为显著,一大批民企苦苦维持、亏损裁员、债务爆雷、破产倒闭,其信心遭遇沉重打击,很多民企遭遇亏损、裁员、收缩、暴雷等困境。总之,个人、企业、城市乃至全国,信心不足成为关键困局。


在这个极为特殊、敏感、脆弱的时期,尽管深圳经济阵营中也出现一些低迷和困惑,然而,以民营经济为主干的深圳经济仍然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其一是政策面给予企业和市场强大的、持续的鼓励和扶持,其二是大多数企业在顽强坚守,力争企稳继续前行,其三是布局谋篇,推出了20+8集群化战略和工业上楼政策,其四是坚定抓科创制造业基本盘,工业创全国双第一,其五是继续升级高端服务业,上半年货币总量13万多亿,净增1万多亿,其六是以华为、比亚迪为榜样,坚定弘扬正气,弘扬正能量。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深圳民营经济的超强韧性。


   第九宗“最”:


深圳民营经济正在捕捉新一轮增长中的最佳机遇


把“春江水暖鸭先知”用在深圳民企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当下经济虽寒意未退,但经济总是要走出低潮周期。近来全国经济中的若干重要数据出现微幅向好态势,预计今年后几个月经济形势将继续朝着稳步好转的方向推进,深圳民企已经在认真探索和捕捉下一轮增长中的最佳机遇了。


比如,化债减负、强本固基、调整结构,厘清方向,重新上路;比如,锁定新目标,再创业、再创新、再创投;比如,20+8集群化发展、工业上楼、小巨人、专精特新;比如,招商大会、招聘大会、项目推介会;比如,拓展出口市场、激活订单、鼓励性政策;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双碳、生物医药;比如,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迈瑞、立讯精密,等等。当深圳民营经济即将再度扬起风帆之时,决不是“浪得虚名”,我们看到的主流正是:韧性、坚定、积极、理性、睿智。


   第十宗“最”:


未来中国民营经济成长中最具潜力和前景的希望在深圳


中国民营经济如同汪洋大海,它只有潮涨潮退,永远不会消失,但大海及其海水的品质却大不相同,有黄色的,灰色的,蓝绿交互的,浅蓝的,深蓝的。所有的民营经济都希望自己的船队能驶向深蓝大海,而我要说的是,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大海上,最具深蓝品质的、未来成长中最具潜力和前景的希望一定是在深圳。


何以言之?一、深圳的辉煌历程和伟岸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二、深圳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国第一;三、深圳已有超前的产业能级提升规划和布局;四、目前全国城市经济布局和动向表明深圳处于最前线;五、国家投放先行示范区、大湾区核心城市等重磅定位;六、最接近诺奖著名华人学者张五常预测深圳将成为地球经济中心。


深圳的民营企业当下最需要做的就是:丢掉包袱,坚定信心,捕捉机遇,先行先试,真抓实干,成就未来。


我对深圳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抱有充分的信心。这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我在深圳32年来长期和众多民营企业打交道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线认知,这个还是比较靠谱的。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