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2023:深圳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跨越式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3年,深圳的房地产行业一路艰难前行,然而,在重重困局中有一道显著的亮光,那就是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可以说,自2018年深圳实施二次房改以来,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在2023年,深圳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强力推进了保障性住房的跨越式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其一,以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双轨制”住房制度体系基本成型。二次房改方案提出,政府将回归对住房建设的主导地位,深圳市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占比将达到60%,其中包括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租房类型。


这个制度经过数年的实践,去年开始和国家的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型租赁住房制度和政策体系实施对接,到去年年末,又导入国家最新提出的配售制和配售制保障房新型政策体系,以便更加合理地践行以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双轨制”,从制度源头对保障性住房的推进实施保驾护航。


其二,年度保障性住房的筹集、建设和供应分配总量达到历史峰值。按照去年5月发布的《深圳市住房发展2023年度实施计划》,全年计划筹集的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达407.5万平方米,约11.2万套(间),全年共建设筹集18.5万套(间),建筑面积约882.5万平方米,计划供应分配保障性住房8万套(间),建筑面积约419.04平方米,包括公租房、保租房、人才房和安居房等。这表明,去年深圳的保障性住房计划已经达到历史峰值。


其三,经过三年扩张性供地,去年进入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建设供应时期。深圳过去用于住宅的供地数量非常少,每年仅有几块宅地,最少的2017年仅供了一块宅地。


从2020年开始,深圳进入宅地供应纠偏时期,连续三年供应量分别飙升为34块、37块、34块,进入去年,供应量平稳下来,积累的大量宅地进入高密度开发建设和住宅供应阶段,去年新房供应量高达7.2万套,远远超出长期以来的年供应量,其中多半是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以及最新提出的配售型保障房,极大地补充了普通市民长期以来购买政策性住房的缺口。


其四,加大空置性非住宅物业改建,提供更广泛的保租房选择。目前深圳选择租赁式居住的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二,未来保障性住房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占最大比重。深圳多年来开发了大量的非住宅类物业,如写字楼、商铺、产业园区、工业区等等。从近年来的运营情况看,一些工商物业的空置率比较高。


而住房则相对短缺,特别是满足于普通市民需要的保障性住房缺口较大。2023年深圳市制定政策,将部分工商物业通过多种办法改造成为可供普通市民入住的住宅类物业,例如商改居、工改居、工改保等等,其中,部分将转化为配售型保障房,而更多则转化为配租型保障房。


这些经改建的非住宅物业对于满足广大普通市民、新市民、大学生、青年人对租赁式居住的刚性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稳定性作用。


总之,2023年这一年,深圳房地产看似走得十分艰难,但是,在关键性的深入落实“双轨制”住房制度过程中,在保障性住房这个特殊领域,深圳却实现了难得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三大工程将大大有助于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的保障性住房问题。


我们期待深圳在新的一年里能立足于深度切入三大工程建设,在发展保障性住房方面再接再励,继续做出更大更多更好的成绩,让更多的普通市民、新市民和青年人能够住上优环境、高品质、强配套的保障性住房,以便他们能够放心地留在深圳,尽心尽力为深圳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自己的人生画出一副有着特殊价值的图谱。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