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再谈“周边/老家买套房留着以后回去住”

来源:朱罗纪


每到过年时,大家都会谈返乡置业。这两年,又加入了新元素,媒体常常报道说,有些中年人卖掉大城市的房子回到小县城买一套大的躺平,日子过得不亦快哉。因为这个新故事,让这个话题变得很有趣起来。


这些年我一直没来及置喙,一个原因是我一直没想透。观察了很多年,我认为是我的思路更成立。


一周前,我在苏州遇到一位27岁的滴滴小哥,他跟我讲了他的买房故事,我认为对相当一部分25-35岁的年轻人来说,有代表性,且称之为A君吧。


A君大流行结束前在深圳做“土特产”生意,开挖机duangduangduang,挖深中通道,自言月入3万。2021年在老家淮北市(安徽省地级市,常住人口约200万)买了一套房,贷款大约80万,经去年存量房贷下调后月供约4000块。一家三口在苏州发展,租房住,月支出约4000块。另加一台车,短期车贷,月支出也约4000块。淮北的房子已经交楼,一直空着,留着将来以后回去住。坦言生活压力比较大,一方面是淮北的房子也在跌,差不多负资产了, 供起来就很烦躁,另一方面事业也不那么顺利。


这样的故事有较大的普遍性,至少可以涵盖两类人群:一类是“返乡置业”,就是工作在大中城市,在老家小城市提前布局一套,留待将来之用。比如人在苏州,在淮北买一套,如是。另一类是“周边置业”,就是工作在核心大城市,在周边卫星城市提前布局一套,亦留待将来之用。比如人在深圳,在惠州买一套,如是。


在过去10数年来,这两类人群的规模还是不可小觑的。


我理解有两个原因,一是,小城市价钱非常便宜,甚至只有大城市的1/10,且有部分城市山水资源又非常好,故而有极大的诱惑力;二是,在过往房地产的大周期内,人们担忧货币贬值,大城市又买不起,于是想着在老家或周边提前买一套,这样未来无论是自住还是升值,至少能得一个产权房屋。


这两个原因都构成了吸引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己也面对这样的诱惑。但到底这样的策略优还是劣,我是在最近几年里才慢慢把逻辑理清楚,也和不少有过类似操作的粉丝交流过。


简单说,我的看法,这样的操作很不划算,尤其是对年轻人群体而言,机会成本太高了。我们就以上述A君的案例来做优劣对比。


有利方面:你获得了一套有产权的房子,成了一个有产者,你的未来因此而增加了保障,有一个退身之所。


但不利方面似乎更多:


1)这套房子你大概率会空置,它不产生现金流,(如果贷款)你还要为之支付月供;


2)你(在大城市工作)还要再租一套房子,每个月要再支付一笔租金,这经常意味着你的住房支出占比会过高,你的其它消费将会被迫压缩;


3)未来(也许是5年也许是10年)你可能回去住,但那套房子大概率旧了,居住体验未必追得上新盘;


4)它的流动性一般不会太好,出手通常不会那么顺利…


这意味着:你这样的交易,唯一建立的基础便是搏未来房价上升,以及能够溢价卖掉。


但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这很难成立。让我用股市打个比方,绝大多数中小城市都缺乏持续经营城市的意识和能力,他们更乐于将市场视为融资手段,就像A股大部分大股东一样,一味的增发融资。


许多中小城市一样,最大的问题是需求跟不上供应的增长,因为他们持续在疯狂的卖地融资,而不是在认真的经营城市。


这最终导致那些城市的房价,不具备长期增长的基础,反而经常表现出远超大城市、剧烈的波动性,以及很低的流动性。


所以,当你决定在这类城市去下注的时候,最好优先做的一件事,是考察他们的供应能力以及在途库存,这很重要。


讲到这里,我们的逻辑就清楚了。


如果你要的是投资,那么,小城市的大房子,不及大城市的小房子。而如果你要的是未来自己住,那么,我建议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等到你需要回去住的时候再去买?


关于这一点,我有过对比:也许你在大城市的收入跑不赢大城市的房价涨,但是基本上你在大城市的收入完全可以跑赢周边卫星城市/老家小城市的房价涨。也即是说,“周边置业”也好,“返乡置业”也好,最终你会发现,那里的房价收入比对你而言,大概率会一直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如果是这样,那完全可以等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再去买,买了就住,不用空置。


比如说深圳VS惠州,过去的10来年里,几乎在任何时点,你花100万(首付30万)都可以在惠州买到一个不错的三房。根本不需要提前数年买一套,等到5年、10年以后再去住。再比如说上面的A君,在深圳赚钱也好,在苏州赚钱也好,都足以支持他回到淮北去买一套大房子。


也就是说,他不需要捉急,这笔钱,他可以用做别的用途,或许更有效率。过往我跟进的大量案例,在惠州、北三县、东戴河、云南等等的置业案,统一都展现出这一点。


人人都知道,买房要跟着就(产)业走,但许多人似乎忘记了一点:他会跟着别人的就业走,但唯独忘了首先跟着自己的就业走


对年轻人而言,我尤其不赞成他们把钱如此早的花到周边或者返乡,这并不是说类似惠州这样的初始就完全就不好——关于这一点我有过文章谈哪些人群适合惠州《“像惠州一样的城市”,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去买?》,而是说年轻人非常不适合。


如果你买到周边,无论是惠州还是燕郊,每天你都要花上高达3个小时在通勤上。在最好的年华,这个时间浪费得太不值了。


租在大城市,把这个时间省下来投资自我,会是更有效率的选择。年轻人应该扛一些压力,但是不应该太大,压力太大真的会把人压垮,像A君这样的压力,我更倾向于卖掉淮北,更加“轻松”的在苏州奋斗。


买房养老就更是如此了,人在40岁的时候考虑未来养老的事情,我认为太早了,当然人各有志,但如果说你为了养老就非要购置一个不动产放在那里空着许多年,一定是完全不划算的事。


完全可以到该养老的时候再去考虑购置不动产的事,你的钱在那个时候可以买到更好、更新的房子


人生很长,变化很多,不用什么事情都提前计划的那么好。以前我不喜欢不确定,现在反而更喜欢不确定,不确定,也意味着有一半的几率向好。


讲到这里有人会讲,你看有些童鞋这几年卖掉大城市的房子回老家躺平,不也过得很好吗?


注意这里面还是有所不同,首先这些人并不是买套房子空在那里,而是有真实的需要。也许人生到了一定阶段,人生追求变了,这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其次,尽管媒体这几年高光关注类似的躺平案例,但我还是坚定认为,放到更为广泛的个人选择来看,类似的卖房回乡,它既是阶段性的、又不是普遍性的,全球城市的历史都显示(尤其是东亚文化圈),人口持续流向核心大城市的方向不会停止


部分人群的选择,在长期看,并不是那么的有代表性,人口最终往哪里去,5年、10年的时间足以验证一切。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