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泰国行,缅怀老一辈,缅怀大姨
外公和族里的亲人也在那个时候去了暹罗,现改名曼谷。不知是在老家娶妻过去的还是在那边娶的华人,外公在那边和大外婆结婚。大外婆在泰国生了大舅,大姨,第三胎的时候因为难产,导致大人小孩都没了。听起很难过,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太差,也感叹女人生育的伟大。大姨生于1915年,按传统的算法满100岁了。
……
引用3楼楼主的发言:关于长山,这里要展开讲讲。
长山,以前听过,没有细想。这次听到亲戚们对老家的称呼都是长山,没有说中国,或广东,或汕头,或海南等等,只有一个,长山。以前有人翻译成唐山,又说是唐人,唐人街等等。
但是我了解到的,他们的发音标准的潮汕话,是“长”(潮汕话发音“肠”),不是唐,唐和长的发音差很远。
山,有另一种意义是:渔民,出海的人把陆地,海岸都叫做山。
长,潮汕话,古汉语的还有一个意思是远,这么看来,
大概意思应该是:长山=很远的岸边,遥远的家乡。这个说法应该比较接近华人华侨们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最后被清朝末年,被饱受欺凌的讲普通话的国人翻译成强势的大唐,变成唐山……,大唐的岸边,大唐的家乡。
被这样乱翻译的话语很多。比如闽南语系,很多地方是称为holo话,被人写成福佬话,学佬话,跟离谱是翻译成鹤佬话……鹤与ho,在潮汕,闽南语系里的发音,相差实在很远。
故此,应该是原本是长山,想表达的是遥远的家乡,而不是强势的大唐家乡……
引用5楼楼主的发言:大姨一人留下在曼谷做生意,结婚生子,接济老家长山。二战后,泰国顺着世界的正常发展,没有战乱,慢慢好起来。大陆这边的舒适安静了几年。后来都把地贡献出去,日子还是很苦。
想必大姨那时候对老家的接济一定很多很多。
有多少?很难说清。记得八十年代刚刚开发交流的时候,大陆还是很穷,大姨常常寄回衣服,拖鞋,港币。
港币,先将泰铢换成港币,再寄回来。。记得很清楚,小时候和母亲去银行兑换,一千港币换了二百多人民币。
二姨跟大姨感情深,联系多,同时她的生活也更苦,大姨帮助多一些。
现在月入多金的牙科主任的表姐经常说,那时候大姨的帮助,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给与大家精神的帮助更多。七八十年代混乱,正因为有大姨的存在,有个海外华侨的关心,村里干部们,公社里开证明等等,比别人容易一些,一句话,不敢欺负。让大家感觉活得很有希望。
说得好,活得很有希望,有奔头,这不就是老百姓朴素的愿望么?
而这一切,正是大姨带给大家的。对于社会国家,不单单是大姨,其他能力更强的华侨,帮助更大,付出更多。而我们有个大姨,能够让我们亲身体会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