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转一个朋友的故事:和我妈打电话,说家里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女孩,父母对她挺好的,老早就送去另一个城市的私立学校读初中,现在读高中了,学习成绩下降,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平常在家不说话也不出门,学校也不愿去了,父母只能带去上海看病。我妈简单陈述了一遍之后不出意料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解,类似于“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为什么什么都有,这么脆弱,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我说,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生病,你再多给我一点她的信息。然后我知道了,这个女孩的父母(因为常年离家,是我根本对不上号的亲戚)成长在农村,近些年挣了钱,女儿读初中就被送去四川的寄宿学校,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们那儿家庭条件好点的父母很多都这样)。女孩正值青春期的时候,父母生了二胎男孩,高中以后女孩成绩下滑,慢慢出现厌学情绪,不愿再去学校,整天呆在家里,不和家人互动,像块木头。
叙事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也非常明白,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特别狡猾。如果我没有再追问,按我妈第一遍的讲述的重点,我得到的信息是:父母对她挺好又舍得花钱,啥也不缺,想得太多,不仅不感恩还得了抑郁症。然后大概率是一起吐槽一下现在的孩子。
可我非常知道,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如此复杂,可以很坚韧同时又很脆弱,我不相信只言片语勾勒的叙事,当然也不需要太多无用的信息,上面的信息已经足够说明女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我的父母成长环境相对还好,有体面的工作,只有我一个女儿。但我依然能强烈感觉到,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他们一定会很想要个男孩,虽然他们很克制,极少表现。本科毕业第一年,我在体制内工作,又考上了研究生,一时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所有的亲戚见我好话说不停。两个亲叔叔曾经毫不避讳地表达“如果你是男孩,那就完美了,读书好又聪明,以后前途无量。”大概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称赞和恭维。我爸爸只说过一次,但非常认真“如果你是男生,我们整个大家庭都会倾尽全力培养你,你以后肯定会特别特别好,超过***(在体制内发展得最好的亲戚)。”
亲戚家孩子的父母,重男亲女是一定的,虽然这只是一种基于我自身经历的推论。成熟的父母,在要二胎时,肯定要仔细考虑老大的感受,因为一开始对她的爱和关注是100%,第二个孩子来了就急剧下降到50%(这是父母非常理智和中立的理想情形),更不要提我们这种典型的父权男权社会,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儿,突然多了一个弟弟,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习成绩下降,就不愿去学校抑郁了,这中间肯定不是必然的简单因果关系。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会不同,由此导致的起起伏伏非常正常。对学习成绩有执念,过于焦虑成绩的上下,无非是明白好的学习成绩是取悦父母,得到父母喜爱的砝码。小时候是学习成绩,后来是你上了哪所大学,是不是找到了优质的结婚对象,有没有体面的工作,挣没挣到很多钱。我们知道被爱被喜欢着,是因为身上的lable,是附条件的。学习不好了,没考上好大学,一直单身,或者离异了,事业平平,可能成为家人的负担甚至耻辱,可能要被忽略被放弃被边缘化。
人在没有独立地建立起自己的世界之前,一切都是父母给的,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动接受者,像一张白纸,父母负责在上面打底稿;能逆天改命把失败的底稿擦了自己重画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正值青春期,在另一个城市读书,学习成绩下降,父母和刚刚几岁,正是最可爱的年龄,得到更多偏爱的弟弟生活在一起,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在被自己的家庭边缘化?哪怕已经生病了,一整天没有任何表情一句话也不说,大家还在问:“你到底要什么啊?怎么这么不知足?”
不知道她在上海能不能遇到一个好医生,有没有任何一个人跟她说过:“这不是你的错,我可以理解你,哪怕只是一部分。”
很多人是精神上的残疾人,可怕的是他们特别着急又特别热忱地要成为父母,一边自认为做得特别好,一边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会共情也不想共情,哪怕是自己生的。
引用楼主的发言:
嗯……好久没发帖了,单纯记录一下今晚打了姐姐内疚的心理……
传说中的三年抱两,凑了好字,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计划之一,大的2岁8个月,小的刚刚满11个月。
才一个大女儿的时候,天天捧在手心里,看什么都觉得可爱,充满爱意,可弟弟来了以后,为了保护弟弟,作为妈妈的我,开始对姐姐越来越没有耐心了,而姐姐也是在我面前就特别逆反,导致我经常因为她打弟弟而打她,每次打了姐姐,我就好内疚,她也还是个孩子,她也什么都不懂~今晚因为她踹了弟弟一脚,给我狠狠的打了两巴掌小腿,导致我内疚到现在睡不着,心理很混乱啊……手心手背都是肉,我真的不存在偏心,一般姐姐没有用力或者跟弟弟玩我都不管,但是她总是当我的面打弟弟头,拔弟弟头发,或者用脚踢弟弟……每次都跟她讲爱弟弟,不能打,要轻轻的,弟弟还小,就是不听,真的带娃带到我脾气都暴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