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师的老师感到唏嘘。
很多事,现在回想起来,不可思议。
但当初,确实就是那么地真实。
我1990年进高中。我高一时对应的高三是1991年参加高考,湖南、海南、云南三省搞改革,一改过去文、理两类而分为四组考试,其中第二组是考四科:语、数、外、物。我整个高一 ,心里映射的高考科目就是这四科。
当我进高二时,也就是1992年高考这批人进高三时,考试分组调整,我比对后把目标相应调整为报考第四组,考:语、数、外、地这四科。
我们高二进高三的暑期,参照上一年度高考模式分班、授课一个半月。假期结束前进行了摸底考试,我在第四组中名列第二,班主任找我谈话,本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给我的目标是人大。(每个同学都会定一个目标大学。那时只有大学的概念,没有专业的概念。)
回乡下家里休息(其实也不是休息,而是在家干农活)两周后,九月初,高三正式开学,第一件事就是又重新分班!因为据隔壁班的老师的亲戚(在省城四大名校之一从教)那边传来的小道消息,我们这一届要改回分两类考试,而不再分四组。(人家暑期就依新模式分班授课了!)
国庆放假前,我们学校收到正式通知,与小道消息一致,我们这届分两类,理科生考五科,分别为:语、数、外、物、化。
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对那些高中阶段搞竞赛,停课,最终高三才回归高考路线的孩子,非常非常之佩服!找回曾经丢下的科目参考,真的十分不易!
引用142楼楼主的发言:
我的家乡是丘陵地带,先辈们在山丘上种满了油茶树,每年10月初采摘之后,都会有大量的外地和本地人上山捡茶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放几天假让学生回家上山捡茶籽,然后将茶籽交给学校,我们乡办高中生也不例外。
高一读了1个月后,传来了可以考大学的消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应该是1977年12月,我所在的乡办中学只有1个未毕业的高二同学在老师的动员下提前参加了高考,没有考上。这一年全公社务农的回乡知青和一些中小学民办教师数十人参加了高考,大学录了1人,中专录了两人。可怜我的初中数学教师,超过了本科线,由于出身富农家庭,政审不合格,没有被录取。半年后的1978年7月,第二届高考无需政审了,他的成绩却不够,第三届1979年7月,他和我同时高考,他没有考上,我却考上了,后来他又考了一次,还是没有考上。仅仅年长我4岁的老师就这样永远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命运是多么的不公啊。
扯远了。
其实1977年9月中央就决定当年开始恢复高考,按理说学校应该非常重视备考,但我们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周仍然有劳动课,仍然有漫长的寒暑假,从未听说过补课。尤其是高二第一学期,老师仍然让我们回家捡茶籽上交学校!而我们的学制是高中两年,高二毕业的7月份就要参加高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