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到高中,物理成绩下滑严重?
为什么孩子一到高中,物理成绩下滑严重?
最近很多高一学生面临选科,在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上家长和孩子很是为难:历史孩子没怎么努力学,能考六七十分,而物理已经很努力了,也才三四十分,为什么物理这么难学?选物理还有没有希望?高二、高三能不能逆袭?
虽然高中物理的难度是各科目之最,但也没到让学生学不会的程度,孩子初中物理随随便便都能得八九十分而到了高一就很难及格,是被高中物理的门槛给拦住了。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聊一聊。
一、对自然现象的感知能力不够
物理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都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也就是我们随时随地感知到的生活和感受到的世界。
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孩子具有感知自然现象的能力,这个能力越强越好。比如,东西不拿稳会掉到地上,重的东西自己力气小就举不动而轻的东西自己能举起来,背着很沉的书包跑不快而什么都不背跑得飞快,轻的东西会被重的东西撞飞,摩擦生热,摩擦起电,凉水和热水混在一起可以得到温水,等等。
很多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都忙于上学、写作业、补课、兴趣班,没有足够时间在现实中玩耍、劳动,除了坐在书桌前学习抽象的知识,就是抱着手机、平板刷视频、玩游戏,对自然现象的感知和直觉经验都非常匮乏。而高中物理知识实际上就是对这些直觉经验的科学化描述,如果太过于缺乏的话会很难入门。
所以,感知并熟悉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是学好物理的第一步,高中物理的一切概念、公式的根本来源都是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物理研究的目的也是应用抽象理论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提高孩子感知自然现象的能力是顺利迈入物理大门的第一步。
二、对新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不适应
物理的核心是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规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用数字+物理量单位计量自然界的参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出这些参数间的关系。
很多家长觉得高二、高三的物理是最难的,其实物理最难学的过程是在高一,只要高一能入门,后面都能依葫芦画瓢;而高一掌握不住核心,可能高二、高三很难再听懂课,成绩比之高一会继续下滑。
因此,高一学年孩子对物理核心的把握非常重要,这个核心就是——牛顿力学体系,这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高一入学的第一学期主要学习的是运动、加速度、力、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高一下学期继续学习牛顿力学的进阶应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动能、动量等内容。这些内容,有的理论深度远远超过初中的物理知识,还有的与初中的理论相悖,需要在高一学习过程中重新构建牛顿力学体系。
举个例子:
初中物理,对速度的定义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而高中物理,对速度的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连基本定义都变了,学生就只能重新学习和理解。
这里面,时间还是大家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理量,只要区分清楚时间间隔和时刻就行,真正意义上的难点是位移——位移不是路程!
位移表示的是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是有方向的线段,而不是弯弯绕绕的曲线。所以,位移是矢量,有长度和方向两个参数,那么速度也一定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参数!因此两个速度的大小相同,二者未必就相等,因为方向不一定相同。对于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理论上的颠覆,需要重新理解和构建知识体系。
如何重新理解和构建?对于速度而言,如果是直线运动,只有两个方向,规定一边是正,另一边是负,正负号就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如果是曲线运动,就需要用角度、三角函数来表示和计算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必须把数学的理论和符号应用到物理的研究中去才能解题。
前面的文章我有提到过,初中的数学学习,很多学生不求甚解也能在中考时考高分甚至满分,这会儿在学习物理上就无从招架了:不理解数学的公式推导和转换,就无法用数字+物理量表示高中物理参数,也无法用数学公式、数学图像表示出这些参数间的关系,也就进一步加剧了高中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所以,高中物理的难度,不仅体现在本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和重构上,还体现在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上,这两者都能解决才能入门高中物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