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超实用的 父母应对青春期孩子策略





对于帮助父母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有不少实用之处。
今天在这里再次做个简短的整理说明。

研究表明,相比普通青春期孩子,存在问题行为的孩子,应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偏向指向情绪,而不是指向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有问题行为的青春期孩子,遇到问题容易情绪化,而不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理论,当青少年运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时,表明青少年遇到问题时,倾向于认为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情境。


因而面对问题时,他们容易被动面对,不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解决,也就增加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这提示父母,教育青春期孩子:


一 要帮助孩子提高调节情绪的能力;



二 要帮助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父母不良教育方式,会增加青春期孩子采取情绪化的应对方式。

从心理咨询经验而言,孩子应对问题的方式,除了受父母教育方式影响,还来自内化父母应对问题的方式,即在平常生活中,父母应对问题的性格习惯,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身教”大过“言传”。



大家观察身边的孩子就会发现,总能在孩子身上发现父母的影子:

遇事不急不躁的孩子,常常父母也性格温和;



遇事容易情绪化的孩子,常常父母(至少其中一方)也是暴脾气。


因此,如果想降低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情绪化应对问题,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情绪管理”让人误以为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就能做到情绪管理。

很多人这么做,发现没用。


不是情绪管理的方法没用,而是情绪管理常常不是缺方法,是已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提高情绪管理等同改变性格,因而不是学技巧就能改变,需要持之以恒地锻炼,将情绪调节技巧转变为习惯的一部分。



当下流行的正念,对于情绪管理非常有效。常规正念练习八周,2个月时间。为何不是2周、4周见效?

因为要改变情绪性格,没有捷径,只能靠日积月累。



如果父母自身是偏情绪化解决问题,可以同孩子约定相互监督,一起锻炼情绪调节,一起改变。

青春期孩子感到父母愿意一起改变,被父母平等对待,改变的动力也会更强。


研究还发现,青春期孩子的应对方式,对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有中介作用。


通俗些说,即使父母教育方式不好,如果孩子是倾向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可能降低来自父母不良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倾向情绪化解决问题,可能加重父母不良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加重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


这点进一步提示父母,帮助孩子锻炼解决问题,而非情绪化应对问题的重要性。

在父母教育方式上对孩子的影响,我们提供两方面的教育改善:


一 是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



二 是严父慈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比如母亲要求孩子回家先写作业,再玩手机,父亲觉得可以先玩手机,再写作业——有诸多研究证明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因此,父母统一对待孩子的态度,极为重要,即使有分歧,私下协商,不要在教育孩子时当面互相拆台——这种方式,几乎百分百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传统的“严父慈母”理念,不适用青春期孩子,反而增加青春期孩子的问题。


我的研究表明,导致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的父母教育方式,父亲是拒绝否认,母亲是过度关爱,即传统的父亲严厉,母亲关爱。

这提示父亲多些鼓励、肯定,母亲减少过度包容、关爱,增加些严厉、界限,“慈父严母”更有利于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长。



当然,这种教育方式的调整是相对的。有些父亲对孩子很宽容,甚至纵容,不是要父亲更加纵容;有些母亲本就严厉,不是要母亲更加严厉。

“慈父严母”提示父母采取“中庸”些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采取“有约束的自由”。



父母均用关爱给青春期孩子多些自由,但又不放任孩子成为脱缰野马,而是仍有一定的约束,坚守某些底线要求孩子遵守。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