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孩子拒绝上学的四种原因 | 漫聊




心友驿站开展青少年复学一站式教育规划中心以来,参与多方调研且与很多各种休学停学孩子工作至今,大致总结出来:青少年拒绝上学大体有四个原因。


第一,学业失败。

学生拒绝上学其一主要原因就是厌学,

就像我们许多成年人对婚姻失望就会想到离婚一样,


当学生对学习已经没有什么期待,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每天去上学就跟受刑或蹲监狱一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去上学呢。


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获得成就感,经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就容易让学生做出不再上学的决定。


简而言之,学业失败是拒绝上学的原因之一。



究其原因蛮复杂,今天这里就漫聊两点:

传统固有的教育学校体制,目前还是停留在更多的教授死知识,而不是帮助孩子如何思考。更多机械简单无趣的重复学习方式跟当下新鲜随变刺激的游戏们怎么相抗衡?!


还记得之前参与深圳当地一所学校青少年培优项目交付,当设计的心理课堂其中一项认知提升方法用运在孩子们身上,发生作用的时候,有部分孩子从过去坐不住多动症改变为能沉静的下来,且开始思考人生三大哲学问题,这样的苗头刚开始,突然我们就被校方项目负责人十分担忧的约谈啦,无论如何暂停该技术的运用。


咱们孩子们要意识到,几乎所有的社会团体都很看重让事情按部就班,因为就是这“部”这“班”,使得一个社会团体成之为一个社会团体。


一 个“社会团体”,其实就是由一群按照一定的方式来看待问题的人所共同组成的。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这些传统、组织、利益的事情都必须加以反对,当然更不能允许传授给他人了。


毫无疑问,对此,没有什么会比新的想法更具威胁性的了。


因此,人们鼓励孩子去“学习”,但不鼓励他们去“想”得太多。“想”会涉及对各种观念的思考;而“学习”涉及的只是简单的记诵。



但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说,“想”的重要性想必你我我们都知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还有,就是沉重的作业。


当今世界,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仿若整个环境在孩子布置作业上面不谋而合。

一个才上四年级的孩子完成作业要到凌晨一点;一个初中生一晚上物理卷子就要做两套,但这仅仅是物理哦,除此外还有四五门科目呢等等···


之前中心就有一个孩子非常问我:“为什么我们上了7个小时的课之后,还要再做3个小时的家庭作业?“


这是个恐怕连成年人也在思考的问题。最近有项研究显示,和20年前相比,现在小孩子的作业量要多出很多,甚至高达原来的3-4倍。


对此,我们只能提出建议,请孩子拿回自己的主动权,如何才是有效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写作业,然后找到自己的平衡,这个过程,跟父母,跟老师,跟学校尽可能去沟通。


第二,在校人际关系问题。




对于多数同学而言,在学习上很难说成功,他们还能在学校继续待下去,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学校还能有同龄的朋友,课余时间大家还能一起玩,放学后还能待在一起。

正是因为有好朋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学生还是愿意继续上学。


相反,如果自己和同学相处不好,被孤立、被排挤,甚至被霸凌,上学就不是一件令人向往的时光。


在师生关系上,如果老师经常批评、羞辱学生,学生也很难在学校呆下去。


总的来说,在校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好,如果上学让他感到难堪或羞辱,试想还有谁会愿意去学校上学呢。



对此,在青少年复学中心,我们不止听到一个孩子,抱怨他在学校实在是太孤独了,没有朋友,难以交到朋友,还有“恶心”的老师。

曾经有个孩子曾分享说:“我有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恶心的生物老师!我在课堂上都睡着了!我该怎么办?别告诉我“去换个课程”,因为我已经试过了,再没有别的选择。”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只能建议:“或许还是可以试着跟老师谈谈,告诉老师说你听不 “进去”,问问他你该怎么办,哪怕用课外时间也好。


但不要归咎于老师的“不是”,告诉老师你上课时很难保持住你的兴趣,并且问问老师,是否有什么特别项目、学习方法、课堂试验,等等,能有助于你提升课堂的兴趣。


你还可以跟别的同学谈谈,看看别人上课时是否比你好过一些。如果你能找到这么一两个同学(你应该能找得到),一起参与某个项目或者课堂作业(当然你首先要问清楚你的同学是否愿意)。这样做,依然是很棒的学习方式,甚至还可以使你交到好朋友。


当然,最后你还可以跟你的父母谈谈,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


但不论如何,不论你怎么做,唯一不可以做的,就是除了抱怨之外你没有任何行动,而且还让这成为你成绩不好的借口。


第三,对抗或报复家长。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求孩子学这样学那样,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用各种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去诱惑孩子。

这些经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家长最在乎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而不是自己读书。



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学会拿父母的弱点来控制父母。

他们认为既然自己是给父母念书,拿自己不上学就是对父母的惩罚。有的孩子就拿上学来要挟父母,如果不答应自己的条件或要求,自己就不去上学。


在与父母互动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成就就是父母的脸面,自己就是父母最脆弱的地方。


既然父母忽视自己、简单粗暴地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报复他们。



他们就想要毁了自己,让父母难堪,让父母承受失败的代价。


他们把刀往自己身上扎,就是希望看到父母痛苦流泪的样子。


他们就是希望自己过得很惨,就是希望看到父母在外面抬不起头的样子。


懂得了这些背后的心理动机,反过来家长看看我们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我们一位心理咨询师曾接触过一名十六岁学生:这个男孩因学习成绩不佳,经常遭受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打击:在学校,他时常因为做错题或作业写得不好挨骂、被老师罚站罚抄;回到家还要被父母斥责,动不动被冷嘲热讽。


那段时间,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一片黑暗,情绪内耗十分严重,男孩逐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每天浑浑噩噩的,开始产生消极、厌学、抑郁等现象。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绩不好时,第一反应就是责备、埋怨。孩子成绩不好,本身就会形成负面情绪,如果父母再动辄打击批评,只会让孩子低落的心情雪上加霜,对学习越发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就像在一池半凝固的水泥里行走,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劲。所以,当你的孩子成绩下滑时,请不要苛责他,因为他此刻的心情比谁都难过。这时,请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以及温暖的鼓励和安慰。


比尔·盖茨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我们必须不同以往,应该以身心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而不是只把焦点放在成绩学历和未来的工作领域。

第四,不上学获益更多。

对于一些年幼的学生而言,上学不好玩,而不上学好处更多。

如果是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去学校呢。


对于一些孩子而言,上学要晚上早睡觉、早上起床,要背书包、要写作业、上课不能乱说乱动、老师还要批评学生,要是不上学的话,还有妈妈陪着,有零食吃,能去外面玩,家里的爷爷奶奶等大人都听自己的,让着自己等等。


上学和不上学相比,自然就会选择不上学了。


对此,董宇辉谈过一个观点:学习能力比学习到的东西更重要!没有纯粹快乐的教育,如果都是快乐那还叫教育吗,教育本质就是反人性的,学习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快乐!可以让孩子生活快乐,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比快乐更重要的 ,对人来说更重要的追求是意义和价值!


而这些依然需要我们社会,学校,家庭一起继续努力,共同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起关爱青少年成长,助他们乘风破浪!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