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休学容易复学难 | 青少年“茧居”心理个案视角下的探思
1、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青少年“茧居”个案视角下父母教育的探思
孙老师,拜托了,帮帮我吧,我爱我的孩子,可是,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她。”一个中年妈妈(这是个单亲妈妈)在电话里无奈、心疼,又带着点绝望地向我发出求助。在家庭里有一个他无能为力的困难存在,他的孩子已经有2个月没有踏出过家门了。
以上这样的“求救”来访电话总是时常上演。
经过简单地了解到一些大致情况。
刚刚上初一的学生沫沫(此为化名) 休学在家半年,这半年期间,不愿意和周围人维持正常社交,作息昼夜颠倒,基本靠游戏和视频网站来打发自己的日常生活。
她时常情绪激动,声称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时而面对家人痛哭,想要摆脱现在不正常的生活。
但是对于走出家门甚至复学的建议,总是以“没准备好”“再等等看”来搪塞家长。
孩子这样的状态,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词“茧居”。
何为茧居?茧居的概念最初是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在2010 年提出的概念。
其定义如下:避开参与一切社会活动;茧居者只待在家中,即便外出也是在离家很近的地方
这位妈妈告诉我:我的孩子现在应该是初二了,但是因为一些问题在家休学了半年多,现在重新读初一。
记得一年前的时候,她情绪很不稳定,学习上,一开始的时候会和妈妈同步沟通做学习计划之类的,之后会认真执行一个多星期,但是再之后就不行了,会突然失去动力。这样的情况反复了很多次。她每天都会在电脑前玩游戏,一听到我说“别玩游戏了,想想以后该怎么办”之类的话,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声地哭泣。
在网上、手机微信里和其他人的交流很正常,但是时常会和我说“想死”,还会踢墙壁。
这是真的因为我逼得太紧了吗?我的工作也很忙,有时还需要到国外出差,时间久的话就会不得不请我妈妈(孩子外婆)来照顾一下。
在这位妈妈的眼里, 孩子似乎把自己放逐在房间里,没有任何生命力,和世界没有联结。
沫沫呈现出青少年停学“茧居”一族的生活现状,厌学拒学、抗拒人际交往,作息昼夜颠倒。
沫沫的父母在孩子8岁样子就已经离婚了,这些年妈妈一个人为主教养孩子,但工作忙,能真正陪伴支持到孩子的时间相对还是有限,直到发现与孩子关于上学不上学反复争闹,孩子呈现状态“不对劲”,再到听说“抑郁症”往"心理疾病”方向开始考虑,妈妈才开始也陷入巨大的自责和压力之中。
2、总体来说 休学容易复学难
随着心友驿站青少年复学项目规划中心三年期工作以来,经手50多个复学青少年家庭案例,想必家长们也观察到了,过去如今休学青少年状态还是有所差异。
过去青少年茧居状态更多反映在到学校、社会中,不愿意接触他人,逃避正常的社会交往。而新时代茧居族同之前相比,更多的茧居状态都是在网络的陪伴下度过,无论是游戏还是视频网站等都是他们唯一能够抓住的精神慰藉。伴随着茧居状态一定相同步的还有完全彻底的作息昼夜颠倒。
近几年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重点初高中和名牌大学。
一个初高中生,尤其是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得了抑郁症,几乎无法正常学习,不得不辍学。
如果父母不主动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主动求助,积极治疗,让孩子自己康复的概率极小,回不了学校,可能会长期抑郁,影响生活。
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患上抑郁症,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
尤其是重点初高中重点班的学生,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优秀,老师会特别关注,父母寄于期待,但当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进程,面临中考高考,一下子自学习节奏变快强度变大,课程难度也增强,而我们传统的教学也不怎么关注学生面对学习困难应对的能力,比如心态心力上的训练和提升,比如高效学习方法的刻意练习等。
当孩子面临实实在在的学业上的困难,这个时候学校生活节奏依然紧张高强度,家庭父母如果也不能及时发现且有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孩子便会面临着:他们不懂,所以更焦虑。他们以为自己完了,心态越不稳学习状态差,越发学不下去,直到一个临界点崩溃。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休学是一个很难一刀切论定正确与否的决定。只有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情况来诊断定方案。
有些孩子,他们呆在家里,靠时间恢复,结果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规律性的学习节奏不再有,作息的紊乱,更加沉迷网络游戏,伤害身体状态,越发不具备学习的专注力,进入恶性循环,我们遇到有孩子在家待了2、3年,别说复学了,出门都很难。
但如果孩子已经不适应原来学校氛围环境或教学模式,已经出现极度的厌学甚至躯体化症状,最好及早认真对待,找专业的机构咨询,还是跟孩子认真的深聊,以适合孩子的方案做些调整,请假休息一段时间,如果已经办理了休学手续,就更不需要被动等待啦,而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改变学习时不舒服的条件反射。及早寻求专业干预,越有可能付出更小的代价一起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学习。
而每一个“问题青少年”背后无法脱离得开,家长的理念教育。都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为发挥家庭的作用,让“茧居”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和社会,咱们家长也必须认知接纳到,无论孩子是否先已经开始同步接受咨访治疗,改变孩子从改变自我开始,通过学习,从改变父母的影响力开始,进而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