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深圳,真实业主生活圈_房网论坛

0

|

3

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何过去就没有那么多抑郁的孩子

心友初高中青少年复学规划
心友初高中青少年复学规划

积分:-

注册时间:-

主楼
2024-10-26 14:27:15
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何过去就没有那么多抑郁的孩子



有个初中孩子,因为父母在没有争取孩子意见的情况下找关系给他调换了班级,孩子不理解。于是亲子关系一度僵化,本来成绩还算不错,后来一落再落。
后来孩子浑身疼痛,整夜睡不着,白天无法正常上课,父母辗转了各家医院得出来的结论是孩子重度抑郁症,需要休学。
      
家长觉得很不理解,我也没打没骂,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提到,儿童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小患者。

这几年,媒体充斥着孩子抑郁、跳楼、诱导“自杀”的新闻。很多家长不解“而现在孩子还没打没骂,就抑郁了,更严重的说两句就离家出走,跳楼自杀。

1、以前的孩子真的没有心理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只是我们的错觉。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许多人不知道或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的概念和意识。同时,信息不发达、互联网传播影响力也没有如今这么发展迅速,限制了人们思维认知的发展。

孩子的一些极端或不正常的行为,一般概括为“顽皮”、“不乖”;他们常常只是“被打一顿”。


然而,现在的孩子确实比过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过去,儿童被殴打、责骂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那个物质普遍匮乏的年代,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又忙于谋生,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孩子。

孩子的需求重点仍然停留在马斯洛心理需求的最低层次。——生理需求:温饱充足,心理问题该如何照顾?如果退一步讲,即使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而出现心理问题,也很少会被外界知晓,因为网络、手机等信息媒介并不发达。不像现在,无论哪里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实际上说明社会和时代已经进步了。我们也更加关注我们的孩子。

以下作为与一名80后的咨询师(第一人称)我们关于这个话题的访谈录,作为参考:


回望我们自己的一生,小时也会有很多心事,也会因为青春期的到来,变得贪玩、叛逆、冲动、 易激怒,又或者因为学业的压力,以及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不融洽,而陷入到深深的低落情绪中和迷茫的黑洞里,那时的我们即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也都是在自我成长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坚强,一点点地去消化掉的,完全不像现在的孩子,他们有老师的关心与父母们百般的呵护。

可是,即便是如此,我看到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因为各种压力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难逃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最大的心理困惑就是:“焦虑抑郁症了〞。

对比以前,我们和现在的孩子比较,好像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即便是有低落和抑郁的情绪,也能在没有人关心和开导下,逐步走出来!

我出生于80后一个农村的家庭中,比我年长一些的,如70后、60后,他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吃的苦肯定比我多的去了,但是作为80后的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吃的苦也并不少。

小时候插过秧、上山砍过柴、喂过猪,几乎农村里的活,我都有干过,那时父母们为了干农活、或者帮别人做点事情挣点收入,以此支撑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他们每天只知道忙工作,对我的身心健康关心是缺席的。

我想这一点作为80后的各位,应该都深有体会吧!

那个年代的我们默默长大,无人问津,喜怒哀乐自个儿品尝,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标签。即便内心有苦楚,也只能靠自己慢慢地吞咽下去,然后再慢慢地爬起来。

我记得我上初中时,因为在学校受到了一些势力同学的排斥、给我起难听且侮辱人的外号,而变得害怕去上学、自卑、紧张,整天想家,想逃离学校,有时还情不自禁地流眼泪,内心的孤独,同学们对我的排斥和紧张关系的火杂,久而久之导致我人就抑郁了起来。

那时,虽然人抑郁寡欢,但是学又不得不去上,因为不去上学,就会遭到父母们的责怪和挨骂,但是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父母们根本就不会理解,也帮不到我什么,弄不好还会被同学再次笑话。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干脆就不说了,自己把所有的苦楚、压抑、恐惧吞咽进了肚子里,然后带着一颗压抑、胆颤的心度过了整整三年的抑郁痛苦期。

终于熬完了初中,在初中快毕业的那段时光里,我是特别的开心,因为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压抑的环境和远离那些不想见到的人了,我感觉自己解脱了,所有的压抑从那一刻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慢慢地我的心情在一点点复燃,直至上了高中之后,心情、状态都回归到了一个正常的状态。因为换了一个环境,一个全新的开始了。

至今,想起初中那三年的压抑、痛苦、忧郁期,真的是大为自己感到不值了。美好的三年,我却在忧郁和害怕中度过来的,可是那时弱小的自己,也只能接受命运如此的安排了。

没有人知道我初中那三年是怎么度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感觉就是在害怕和压抑中,度过了那漫长痛苦的三年,而在别人眼里却是那么美好的三年。

如今想起那黑暗、压抑、忧郁的三年,虽然当时特别痛恨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但是随着心智不断地成熟,理性思维不断地深入,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早已经不再有怨恨和痛恨了,虽然他们令我胆颤了整个三年,可是这一切又能怪别人吗?只能怪自己不会去反抗和采取方法去干预,而让这些伤害得到遏制!

可是,即便是遏制了,我们的心里仍然会留下阴影。

或许这就是我人生当中无法避免的一些伤害吧!也怪自己的心不够强大,如果强大起来,学会反抗或者不去畏惧,那么自己也不会如此害怕到整个人三年都处于压抑之中。

幸好,自己走出了那个困境,得到了新生,但这场经历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所谓的影响是这种伤害虽然逝去了,但我的自尊心就变得异常得脆弱了起来,虽然不足以影响自己的整个人生,但是自尊心过于脆弱,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再次使自己陷入到一种低落的情绪中。

不过,这些在现在看来毕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了,关键是自己现在能够做到时刻去调整自己、审视自己的心态,所以即便出现一些小失落、小低落,也能在自行的调整下,得到缓解和抚慰。

而这种能力,我称之为:“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己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励,而拥有这种调整情绪,自我激励能力的人,日后都会很少再受到伤害了。因为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超能力,它能够多及时调整你沮丧的心情,刹住车子不往悬崖下掉!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励,在没有人关心和鼓励你的时候,靠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和勇者,而这种自我激励的能力,也是在我们最失落的时候,拯救我们重生的一种能力!

现在回想起初中那会自己就抑郁了,在没有任何治疗的前提下,自己竟然能走出来,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那不一样的意志力,而我的意志力来源哪里?来源于小时候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因为自己并非是温室里的花朵,也不是娇生惯养的孩子,而是在艰苦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所以在面对一些生活中的烦恼、学校里的一些排斥和伤害事件时,自然在我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这些事情,比起自己吃过的苦,它们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也不足以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讲的事情(指的是告诉父母,寻求父母或者老师的帮助),所以自己靠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吃过苦锻炼出来的那种坚强品质,硬是扛过了这悲催的三年初中时光。

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出生于70后、80后的那一代代的人们,为什么小时他们很少患上焦虑抑郁症的,在于他们都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年代,从而锻炼出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和抗击能力,所以即便是有些心理问题上的困惑和烦恼,他们也能消化掉,最终默默地扛过去。〞按照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不娇贵!

所以,作为现在这个时代的家属父母们,你们的孩子如今焦虑抑郁了,那都只是暂时的,你们要相信孩子的意志力,虽然他们不如我们小时那么强大的意志力,但是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人的超强意识,即他们抑郁了,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潜意识里仍是抱着美好的愿望的,只是由于他们心境的低落,需要父母、社会一起努力给子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他们就一定可以在这种能量的陪伴和鼓励下,而走出来的。

父母们也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灵魂都有他的修复能力,而这种修复能力最终也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只是时间问题,家长则做好积极、乐观、耐心地引导才是最对他们最正确的陪伴和帮助。


现代的孩子们,之所以那么多抑郁的,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小时他们少吃了一点苦罢了,如果他们小时父母能多锻炼他们吃苦的精神,那么我想,时至今日,患焦虑抑郁的孩子也不会这么多了。

当然这不是全部的原因,仅仅就是以这个角度在分析如今患抑郁症孩子那么多的现象分析原因之一。

因为,至少一个吃过苦的孩子,是不会那么轻易患上抑郁症的,原因很简单:“吃苦,锻炼了人的意志力和坚强的品质,而这些精神品质,也正是抗击压力和挫折强有力的一种支撑和支持力。

那么,您是否认同呢?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们反馈探讨。




2、孩子的需求变得不同

过去,每个人的主要需求都是在物质层面。

以前的孩子如果一周能吃上一颗糖,那就幸福极了。现在的孩子每天去肯德基会觉得很无聊。

如今物质生活好了,人们更感兴趣的是精神上的追求,看看能否得到尊重,能否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

现代社会孩子们追求的已然是马斯洛中高水平的心理需求——归属感、尊重和自我需求。而父母如果没有认知成长,他们爱孩子的方式仍然仅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和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而且,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当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压力却越来越大。

我们从事青少年心理工作以来,看到太多孩子压力的来源主要来自过于担心焦虑的的父母。

都说担心是诅咒,不如祝福!而父母一部分对孩子的焦虑,终归是自我的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不能有意识坚定地走在自我认知觉知力提升的路上,这点是很难意识到的。

还有学习的压力和内卷。现在的孩子早上6:30起床早读书,7:30去学校开始学习,一直到17:30到校。而且作业很多有时候必须到深夜才能做完作业。周六周日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补习各类课程,写不完的作业。有时偶尔有些空闲时间,也不能自我支配,须由父母来安排。

你就说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充满了学习。在这种常年高压的状态下,有多少孩子能够快乐呢?



3、过去孩子也有压力但有更多宣泄渠道 




    我们再来看看,以前的孩子都做些什么?    

       那些年,我们放学后:
       会一起跳房格子,跳皮筋;
       会三五成群地过家家,捉鱼捉虾,上山下水;

       会肆意攀爬探索;
       会在街上追逐打闹;
       会一根绳子玩一天;
       会把抢着喝自来水当乐趣。

         ······
曾经一位退休校长这样说:“其实过去的孩子压力也不小,但他们往往都有发泄的出口,去外面跑一圈,课间争分夺秒打一圈乒乓球,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间也被严重压缩,以至于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更容易脆弱。”

近期,不少新闻讯息报道,反映中小学校课间10分钟学生活动受限制,比如“都待在教室”或“限制在教室门口活动”,“连楼道都不可以去”。据央广网此前消息,山西晋中还有一名老师发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

心理之所以会有疾病,是因为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发泄,积攒太多而成病。    

    以前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玩具,那么多培训班,但他们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肆无忌惮地奔跑,和伙伴们跳绳,跳格子,捉迷藏,自创各种游戏……

不要小看这些渠道,心理有痛找医生聊天是一种疗愈,但运动、音乐、玩耍、发呆、写作其实都可以是发泄情绪的一种疗愈方式,相当重要。现在的孩子变得仿佛越来越没有了情绪出口,手机游戏互联网也改变了青少年一代更多的生活习惯,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就慢慢转而对内攻击。研究表明,童年缺少玩耍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良好的亲子关系,运动习惯等是治愈的核心




      家长每天至少安排一次哪怕一点时间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一起“陪孩子读书/聊天/做游戏”。哪怕短短20分钟,家长们就放下手机,全心全意地关注孩子。真正与您的孩子联系。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问题,但问题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我们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时,父母就有机会帮助孩子将“问题”转化为“改善和进步”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运动,引导孩子培养一项热爱的运动。经常锻炼的习惯可以增强孩子的内在力量。丹麦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让人感到快乐。它不仅有助于摆脱负面情绪,使人变得积极乐观,还能使大脑更加专注、精力充沛。

总体来说,运动的好处多多,同时,研究还特别发现:“多接触大自然,在绿色自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可以降低55%。”

可见,家长经常带孩子去户外锻炼身体,也是非常好的促进孩子内在健康的亲子活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早日康复!如果有用就分享出去吧!








分享
0
laohuli197
laohuli197

积分:-

注册时间:-

沙发
2024-10-26 18:33:47 来自iPhone客户端
觉醒了,自然就会痛苦
福之心平
福之心平

积分:-

注册时间:-

板凳
2024-10-31 11:25:30
谢谢分享
心友初高中青少年复学规划
心友初高中青少年复学规划

积分:-

注册时间:-

地板
2024-10-31 15:06:06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周末有时间可以参加我们的公益活动哦,可以到我主页加我
引用福之心平的发言:
谢谢分享
  • 插入图片

    支持一次选择9张图片上传(使用Ctrl、Shift选中);

    支持jpg、png、gif,单张图片不超过10M,png不超过1M,gif不超过300K。

    • 继续添加

  • 提到好友

3(16px)

楼主最近发表

相关帖子

    大家都在看

    下载家在深圳APP

    关注家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