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理想的名次不是靠逼迫出来的,是孩子为了心中的目标去努力出来的。如果不能把孩子教育成,学会为了目标怎么去努力,你的逼迫没有用。逼迫得了高考,也逼迫不了未来的每一次奋斗。这就是有的孩子为什么半路会夭折。
成绩差一点点和孩子好不好没有关系,而是读书这个事情,孩子自己想读成怎么样的问题。你把读书这事情看成爬山吧。我不想去山顶就说明我不好,这并不能直接挂钩吧,而是你想经历些什么,我想在半山腰,我想去山顶,这只是一个选择啊!我想成为学霸,我甘愿成为学渣,这只是一个选择。
引用10楼爱大英俊的发言:
是,赞同你的观点。虽然过去是很功利,现在仍然,但对孩子还是少点功利比较好。看到周围太疯狂后,我反而越来越有底气对我生的孩子说,努力学习是丰富自己,有所积累,在最有条件的场所,最合适的年龄,掌握本领,并不仅代表可以赚更多的钱。985是少部分,但不代表其他大部分人就没有好的生活,就干脆不学习。哪怕她怨我,我也得在她还没有走入社会以前,告诉她这点。
但我自己也困惑,既然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什么要逼迫她拿最理想的名次?容不得半点偷懒呢?孩子大了有了惰性,好像一边去功利化,一边说要努力,没有说服力哦,你说为了更好的自己,难道她现在就不好吗,难道成绩差一点点就不好吗?引用6楼楼主的发言:
带着这么强的功利性难以教育出各方面都健全的孩子。在这种压迫下成绩是好了,也许有一天也是赚钱了,也许有一天也跳楼了呢,也许没有赚到钱博士也不能毕业就仇恨导师把导师枪杀了。我是赞成教育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一个个处处以金钱来衡量生活,是难以有健康的人格的。引用3楼爱大英俊的发言:
我也遇到过这种压迫人但又想反抗的思维。
事实上,反抗吧,也挺假,很多人的行为和观念不一致。大家似乎都在选“赚钱的”好就业的专业。而且多少年以前我也同学提过产业化,当时我一头雾水,不懂产业化是啥意思。朦朦胧胧觉得不太对。
去本论坛的啥版,吓了大跳,看看学区房之争,啥大之争。985之争,很多人主动选择教育潜在的盈利性,还很疯狂,如果不是为了金钱,啥目的会如此疯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