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述自网上,因为女儿就是在澳大利亚读高中的,深以为然:
西方人是没有“早恋”这个概念的,因为在西方人的中小学性教育课程里面,“约会”(dating),跟“恋爱”(falling in lov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约会”是男女间开始交往,学习跟异性相处,可以是一群男女一起参加某些活动,也可以是一对男女一起参加某些活动。约会的男女朋友可能有亲密的举动,接吻拥抱甚至上床,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约会并没有婚嫁的承诺,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结婚。因此,在中学,甚至小学时代,很多人有男女朋友,家长也鼓励男女朋友单独的交往,学校更加安排舞会或者“情人节大告白”之类的活动,鼓励男女学生约会。西方人认为约会可以让人学会怎样跟异性相处,怎样学会尊重、迁就、妥协和负责任,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中国老一辈处理方法,十来岁的时候被禁止交男女朋友,称为“早恋”,到了大学,还没来得及学会跟异性交往,四年过去了,忽然发现自己还没有恋爱呢,就要面对家长的压力:赶快找一个!假如到了25,6岁还没什么消息就亚历山大了,因为距离圣斗士已经不远了。这实在是不公平,也反人性!
少年十二三岁,十三四岁情窦初开,异性之间开始互相吸引是正常美好的,前面艾瑞娃的孩子能讲出发乎情,止于礼,和家长灌输观念画好两条红线我觉得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很多回复也是非常中肯,对楼主应该会有很好启发。
引用25楼闻着花香来2的发言:
都是柳絮 扬,差别咋这么大呢?引用10楼柳絮淸扬的发言:我也觉得没啥,我一直希望我女儿早恋,可是她现在是正常恋的年龄了,还是待字闺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