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那些事
在房网,除了出轨和小三的事,不谈些买房的故事,大家好像都不感兴趣,目前基本算是结束了人生中最后一套房的买卖,我也来谈谈人生中买房的故事吧。
我生于七十年代初,现在已经是中老年人了,现在非常多年轻人,非常羡慕出生于那个年代的,总觉得那个年代的人,只要脑子正常,亿万富翁唾手可得。
现在年轻人的上升通道之所以给堵住了,内卷得厉害,就是给这一帮没脑,但是运气极好的六七十年代的人占住了位置。让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天天说反正现在内卷得厉害,她要直接躺平。
出生于西部的一个贫困的省,那个年代,能吃饱就是最大的福气,就这样半饥半饱,上完了小学、初中、上完了高中,直至到了东部省会的一所大学上学。当年考大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全国招生人数是61万。当年的61万,应该也是包括了大学、大专、中专的人数。
毕业后,顺理成章的留在了当地这个城市,其实当时选择也不是很多,但是有个好处,当年是双向选择的第一年,先自己找工作,如果实在找不到,最后政府会兜底进行分配,确保有一个工作。
当年有几个选择,一是留在学校一个普通岗位、二是回到家乡省会的一个中专教书,但这都不是我想要的,于是自己找了个企业,在当地留了下来。其实当年选择这个企业的原因非常简单,厂长和我们吹牛皮,说是自己的老厂腾出了一块地,目前正在有企业和他谈合作,计划对方出钱,我们工厂出地。到时我们几个大学生去了之后,一人给分一套房。
一人一套房呀,如果真是有一套房,我就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毕竟当年我们学校年轻老师,还是在学校的筒子楼里混,做饭还要在过道里做。我非常熟悉的一位老师,副教授,当年能评上副教授的可也是不多的。住的房子叫一室半。就是一个过道加一间房。所以这就是我当年选择这个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生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应该是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了。220块。这个工资是按大学毕业生的国家标准发放的,对于我们这一行同去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如果想要每个月的工资够花,一定要自己做饭才行。而我,是不想自己做饭,所以我基本是到每个月的下旬工资就见底了。入不敷出。每个月是负数。
在毕业后的第二年,有一件事让我受刺激了,我的一位同事买房了,当年买房的这个金额,我一想到,就总会让我觉得特别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