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如何破解中产焦虑?八个视角看稳值投资

这两年来,伴随着经济低潮,出现了一个流行词汇:中产返贫。什么是中产?有很多定义,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谈论这个问题了,总之,在中国,现在家庭资产总量有那么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这都可以叫中产,差别无非是低层中产、中层中产和高层中产而已。


说起来,这些中产们也不容易,这些年来,大都是起早摸黑地干,用了一二十年,积攒下这么些资产,特别是占资产大头的房产,曾经颇让中产们得意洋洋,小日子本来可以过得游哉游哉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口罩期来了,美西方围堵加剧了,经济下滑了,房价下跌了,收入减少了,甚至失业了,有些人房贷都要还不起了。把家里账本摊开来一算,额滴妈呀,资产都缩水了一小(大)半了!


于是,“中产返贫”一说,甚嚣尘上。


中产返贫为什么可怕?因为这么多年来,中国人习惯了经济的一路上扬,房价的一路上扬,家庭资产的一路上扬,很多人压根没有想过资产还会有一天缩水,还可能大幅缩水,甚至逼到返贫的地步。所以,当这种严峻形势突然降临在中产家庭面前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懵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焦虑、紧张、恐慌、烦恼、无助,都冒出来了。


中产们到底该怎么办?手里那点资产该怎么办?原来都是妥妥地投房产,现在房价跌到看不懂的地步了;投资股市?天下人都知道,大A十年来,完全不理会全球股市一路升值的大趋势,一直孤独地“停泊”在3000点上下,时不时还下探一下2字头,这政策市和融资者占尽便宜的股市让小小的跟风投资者们闹心透了;还有人想到投资黄金、古董之类,也够荒唐的,这些领域那都是富豪们矫情把玩的领域,中产们那点资产够得着吗?


中产的焦虑,看出来了吧?那点钱,算个钱,也可以说算不上个钱。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毕竟那是多少年来积攒的全部家当,握在手里烫得慌,现在不谈增值,也总得掂量掂量如何保值吧?毕竟也算一份资产啊。


我的感觉,中国当下的中产们,真正苦逼焦虑和担忧的,主要还不是“返贫”,那也不会大面积出现。中产们真正焦虑和担忧的是手里那点资产普遍性地缩水,毕竟那点钱来之不易啊。看一看北上广深的中产们,手里的房产这两年来缩水了多少?


说起投资来,我们通常讲“保值、增值”,增值似乎好理解,就是让资产不断增加总量。保值呢?是保住资产规模?然而从现实看,保值的更多现实表现是,尽量控制资产缩水的规模和速度,避免出现快速、大规模的缩水。


简单地说,保值是针对资产下行时的操作模式,增值是针对资产上行时的操作模式。


但是,作为资产,总归是要操盘的,哪怕是在当下弱势经济的通道里,谁也不愿意任由资产自行缩水,这时候有一个字最关键,那就是“稳”,相应地,在经济低谷期的资产操作中,既很难奢谈什么增值,也不能单纯地在资产下行中苦苦保值,而是积极地、有谋略地采取一种介于“保值”和“增值”之间的中性谋略,我把它称为“稳值”策略,这是我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针对社会性投资特别是中产投资行为的一个自创词汇。


稳值是什么?是弱市下偏保守的保值和强市下偏激进的增值之间的平衡表达,是对存量资产实施稳健型投资及管理的探索性策略。稳值策略强调“稳”字当头,非“稳”勿“动”,“稳”中探“机”,“稳”中求“策”,力争“稳”抗经济波动,“稳”应通货起伏,“稳”超均线投资。这就是“稳值”的价值内涵以及稳值性投资的核心诉求。


对于中产来讲,如何能够平稳地穿越经济低潮周期,对自有资产实施稳值性投资的策略?我想到了八个视角,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其一,政治经济策略。很多中产在大学都读过一门特殊的课程——政治经济学。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的绝对特色,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学架构内对应的学科就是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任何投资行为需要上的第一课就是政治经济学,这是由政治经济学的特殊价值决定的,有哪些价值呢?1、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学术底色;2、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在先、经济在后;3、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核心是国家战略、政府与政策;4、在中国,国家战略是第一经济能级,政府政策是第一生产力;5、在经济领域实施稳值投资的基础平衡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稳增长和调结构”均衡结合。中产们做稳值投资,也首先要读懂这门看似高大上、实则非常符合中国现实的经济入门课。比如,40年前的对外开放、联产承包,30年前的城市改革、股份制改革,20年前的入世、土地财政,10年前的一带一路、国进民退,当下的高科技制造、房地产救市、稳定民营经济,这些都是各个时期最活生生的政治经济学。中产们欲走出当前低谷期的焦虑,请先整明白当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学战略布局。


其二,逆向思维策略。就是把低谷看做洼地,找机会激活洼地效应。目前中国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出低谷期,有人主张低谷期就要躺平,不宜盲目谈投资,现金为王。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我提出的逆向思维是:当前的经济形势,悲看是低谷,乐看是洼地,是洼地就潜伏着洼地效应,就可能有机会,甚至有重大机会,聪明的中产不会简单地躺平,而是由洼地效应导入稳值投资。李嘉诚就是商界利用洼地效应实施稳值性“抄底”的高手,洼地的稳值直至增值机会在经济低谷期显得尤为珍贵。低谷期不备足粮草,等经济起来了,你再进入,恐怕为时就会有点晚了,因为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其三,资产调配策略。经济低谷期和上升期的资产配置方向有差异,但都有资产配置的需要,都是稳值投资的基本功。合理的资产配置本身就能直接推进资产的保值、稳值、增值。资产配置分产业市场投资配置和资本市场投资配置,显然低谷期的这两类资产配置都必须非常谨慎,我认为,低谷期产业市场投资配置的关键在于,捕捉特殊机会,这时候有可能淘到高潜能底层资产包,为经济形势转好后的创业扎实铺底;当前经济低谷期的证券股票市场,我的建议,一般中产就尽量不要碰了,但那些多年搏杀在资本市场的中产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怎么办呢?他们中的聪明人会探求低谷期的机会,做好股、债、基的资产配置,做好资产配置的再平衡,尽可能用相对长的投资周期或相对分散性投资来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希望中产们抓住低谷期的机会做好资产的调配,等待市场的复苏回升。


其四,精选方向策略。在经济低潮期,中产们如果不甘心躺平,又无法继续盯着房产做投资,这个时候,对未来资产的稳值操作来说,精选方向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要关注国家战略大趋势,盯住高成长型产业,另一方面又要精选符合自身条件的、具备投资可行性的领域,如锋线型民生产业、领军型高科技产业,等等。要对诸类备选投资方向做深入的国家战略、产业、市场前景及政策研究,并通过反复精选及验证,最大限度规避投资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其五,时间管理策略。就是说,经济低谷期的投资,中产们若求达到稳值境界,必须打开稳值投资的时间窗,实施差异化的时间管理。从稳值目标出发,务必实现保值、力求抵达合理增值目标。据此合理配置短期、中期、长期投资项目和规模。经济上升期,重心向短中期项目倾斜,充分利用时点机遇;经济低谷期,重心向中长期项目倾斜,捕捉长线机遇。


其六,休止疗法策略。大家应该记得当年苏联垮台后采取了一种经济上的“休克疗法”,这个办法真的是把新生的俄罗斯快要整死了。但我觉得这个词挺有意思,把它修改一个字,叫“休止疗法”,用在当下中产们在经济低谷期的资产稳值性投资策略中来,这可以说是中产们在低谷期实施投资抉择时最后的安全阀和保护膜。对于中产们来说,经济低谷期的基本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躺平”、“不投”,而是“慎投”、“稳投”,因为低谷期的机会看似不如上升期的机会更多更明显,但常常蕴藏着非常独到的、需要慧眼识珠的重大机会,此刻,坚持潜力估值理念尤为重要,此刻,一定是控制风险及保值稳值在先,增值诉求随后。在即将做出重要投资抉择的前夜,建议导入“休止疗法”,即采纳无理由中断、合理性证伪、不可行性论证等方法,以求通过震荡甚至颠覆式的“突断”模式来严格验证及筛选投资方向及项目。“休止”并不是“终止”,而是重大投资最后一道安全阀和保护膜,这应该是低谷期稳值投资的固基性策略。


其七,通稳负债策略。常言道:无债一身轻。在这一轮经济低谷期,那些因债务爆雷的企业比比皆是,让人们谈“债”色变,消灭负债似乎成为一种“圣诫”,一种“政治正确”。事实上,负债经营几乎是市场经济的必备课程,即便是低谷期,稳值投资仍然不能隔断合理负债。中产们应该明白,配置资产,必然伴随负债,通常有三类负债模式:1、资产负债表衰退模式(通缩),这时候大家都大卖资产,现金为王;2、资产负债表膨胀模式(通胀),主要表现是高负债、高杠杆;3、资产负债表均衡模式(通稳),基本表现是适度负债,稳健运筹。建议中产们在经济低谷期导入“通稳负债”模式,动态均衡利用合理负债能量,实施通稳负债,错位运营,抓住低谷机会进入稳值以及增值通道。


其八,自我研究策略。从投资人的视角看中产,显然内部存在重大的差异。每一轮经济浪潮过来,都能把传统中产阶层打出若干层级来,有的中产上去了,进入富豪阶层,有的中产却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滑落下去。这意味着,中产们在经济低谷期非常有必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认真研究自己的资产能级、投资品相和驾驭能力。不少中产投资者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不是每一个中产投资者都能适应各个类别的投资选项,好的投资一定是适合自身条件的选项。因此,中产应该主动研究自己的资产能级,尽量与投资选项高度适配;主动研究自己的投资品相,因为价值观和心态都很重要;主动研究自己的驾驭能力,看看能否顺应市场多变的格局。


我之所以敢贸然把以上八个并不成熟的观察当前经济低谷期的视角或策略写出来,首先基于我本人也好歹算一个中产,对中产们的焦虑和困惑感同身受,我写出来送给那些处在焦虑中的中产们,就是希望对他们及早破解焦虑、有序进入稳值投资通道能够产生一点思考方面的帮助,但不一定真有多少帮助,请中产朋友们多多包涵啦!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