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深圳GDP、房产税与“反脆弱”

深圳前三季度GDP增幅不理想,房地产市场冰冻,房产税又要来了,总部在深圳的几家房企恒大、花样年、佳兆业陷入债务危机之中。怎么了,怎么办?


1


深圳前三季度GDP增幅7.1%,与其他城市相比,这个成绩失色不少。广州前三季度表现出色,GDP增幅达到9.9%,深广GDP差距缩小到1760亿元(深圳最多时超过广州3000亿元)。前三季度,珠三角城市的经济表现大都不错,东莞增9.1%,惠州增12%,佛山增11.4%。中国十大经济强市中,深圳增幅垫底。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大湾区经济的领头羊深圳怎么了?

 

在《21世纪资本论》中看到了巴尔扎克写的高老头的故事:“高老头最早是做面条起家的,后来通过生产意大利面食和做谷物贸易而逐渐发迹。他对面粉质量的鉴别独具慧眼,拥有完美的面食生产技术,擅长分销网络和仓库的布局,使他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产品送到合适的地点。创办企业致富后,他才卖掉企业中的股份,转而投资更为安全的资产:无限期支付利息的永续政府债券。”高老头投资的资产,让他两个女儿挤入巴黎上流社会。巴尔扎克写的另一个人物赛查·皮罗托是很多美容产品的发明家,退休时投资房地产获得3倍以上增值,但最终却走向毁灭。

 

深圳的GDP和巴尔扎克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


看起来驴头不对马嘴,但却都佐证了《21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凯蒂作者的观点。托马斯·皮凯蒂分析了收入的两种形态,即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资本收入高于劳动收入是趋势。当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财富会越来越集中到资本手中,导致不平等,民粹主义等,马克思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资本/收入比一般在5-6之间波动,而一、二次世界大战,一些政治运动,都会大幅降低资本收益。

 

以这种观点来看深圳,会发现独特的东西。

 

深圳原本是一个依靠劳动收入致富的典型,八十年代在全国率先的劳动合同制、绩效工资制等,都解放了劳动者,并大大提高了劳动收入。托马斯·皮凯蒂等很多经济学家都有一个共识,由全球化带来的知识的扩散,以及在培训技能、研发上的资金投入,都能够大幅提高劳动收入。深圳从赚加工制造的钱,进化到凭借高科技赚钱,的确是劳动致富的正面榜样。然而,“不知不觉”间,深圳也变成了资本致富的典型——以房价大幅上涨,带来的炒房热为特征,在2020年的疫情中达到了高潮。

 

对今年前三季度北上广深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深圳表现不佳的是两个指标:

 

1.一是工业增速比较大的优势下降了,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仅4.8%,大幅低于北京、上海、广州。将这个数字扩展为近两年,结论同样如此。深圳市统计局的总结中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3.2%。”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2.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


深圳市统计局的总结是:“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2%,比2019年同期增长5.7%,两年平均增长2.8%。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7.8%。”而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8%,两年平均增长12.8%。

 

工业增速下降,是劳动致富能力的下降。原因很明显,是深圳制造业连年外迁导致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也与此有关。深圳以民营经济为主,制造业更是民营经济的天下,深圳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看民营企业的意愿。从十年前开始,企业外迁从过去的三来一补发展到科技类企业,房价的连年大涨,加剧了这一进程。有的是被高房(地)价赶走了的,有的是被高房(地)价吸引而不务正业的,还有的是因为员工买不起房而军心涣散的,这共同导致了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绞杀。

 

这两个关键的指标,表明了深圳劳动收入的下降,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同时,通过资产增值带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深圳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下降(17.8%),深圳二手房交易量也急剧下降,供应和销售都出现了问题。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从往年旺季时期每月成交上万套,萎缩到现在一个月不到两千套。毫无疑问,这是深圳GDP增速疲弱的原因之一。个人房产的流动性停滞了,开发商的投资也下降了,经济增长自然受影响。在中国,没有一个经济发达城市敢说离开房地产还能保住GDP。

 

然而,深圳正在面临一个矛盾。在调控房地产的同时保持经济的增长,更深一层,则是通过挤压资产泡沫,降低资产过高收益,以利于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

 

因而,深圳今年年初做了两件事。一是出台指导参考价(与银行按揭挂钩),二是把深房理抓起来。包括深圳房地产界内的很多人,都拥护对深圳房地产的科学调控。为了保证长期的经济增长,必须把房价压下来(严厉调控+增加供应),由于供需矛盾过大,不用参考价这样极端的手段,不但不能压住房价,反而促使其反弹;但手段严厉到牺牲了一个行业,又会对GDP造成一时的影响。

 

深圳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矛盾。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因深圳GDP增长乏力,较高的豪宅线调低,刺激了二手房的交易,导致2019年底开始房价再次上涨,疫情释放的流动性只不过加剧了这一进程而已。

 

但是,一紧一松的玩法,现在的大环境不大允许了,要保住深圳的竞争力,必须把过高的房价抑制住。在“共同富裕”的叙事下,房产税,以及“合理调节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将对靠资本赚钱进行调节、管控,从蚂蚁金服到恒大,从互联网到房地产的整顿,靠高负债发展的房地产巨头被限制,陷入困境,这些政策和行动都呼应、支持了深圳对房价的坚决抑制。可能正如《21世纪资本论》所论及的,资本收入过高不利于劳动收入的增长,特别是不利于知识经济和科技能力的增长。

 

3


现在到了一个范式转换的年代。


1. 过去通过做大蛋糕来分蛋糕行不通了,或者不是唯一的方式了。房地产就是这样,涨价能解决一切问题,地价、负债再高,只要能搞出更高、更多,明天就会更好。

 

2. 巨头们要把现在要把蛋糕中不合理的部分、泡沫的部分挤掉、拿走。这个巨头,即包括马云、马化腾、王兴等互联网通过用户资源的垄断,也包括恒大这样对金融资金的贪婪占有,同样包括深圳等地的炒房客的贪婪。前两天面试了一个员工。她在一家豪宅销售顾问公司工作,去年经手成交了半3和2玺的大房子,最高的达到30万。《21世纪资本论》提到了李嘉图的土地稀缺性理论,深圳的个别占据稀缺性资源的资产的高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支撑,但如果是因为资本的任性,且起到领头带动炒家的行为,这恐怕正是房产税所要精确打击的。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看深圳,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过去房价上涨过快、过猛,导致“深圳女孩”热衷搞钱,通过炒房——不但炒豪宅,也炒刚需房,炒违法的小产权房,我们就离原来那个依靠劳动和知识赚钱的深圳越来越远了。

 

当然这绝不是深圳的全部,深圳的主流仍然是健康有为的民营经济。10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署名任平的整版文章《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篇重要的文章提到,从我国发展实践看,企业在创新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深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创新高地,其背后的奥秘就在‘6个90%’,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深圳是中国新的经济范式的示范,它正在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房价过度上涨造成了发展的困扰;深圳企业的优秀代表华为、中兴通讯遭受美国的打压;因疫情使香港与深圳关口的封闭,都对深圳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些因素很奇怪地都凑到了一起,导致了深圳GDP增幅的乏力。


在遗憾和危机中,我们依然看到了若干希望:

 

1. 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深圳的融合。深圳因香港而生,香港向北,双城融合,虽然这不是一时一日之功,但这个趋势能够给深圳带来长期的利好。

 

2.深圳在教育上的大投资。可喜地看到,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速虽缓,但教育投资大幅增加:34.4%,不但大大高于其他投资,还高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8.2%。


某种程度上看,深圳就像华为一样,在遇到巨大困难时的反脆弱力。华为遭遇困难,迅速进行业务转型,开发鸿蒙系统,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用5G改造煤矿……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还写过一本《反脆弱》,他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需要具备反脆弱的能力:“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从冲击中受益,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从随机事件中获得有利结果。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4


最后,用塔勒布的观点来看房产税,我们很可能高估了最近的危险,却低估了未来的影响。很多人担心房产税对楼市的冲击,但它也许是件好事。


首先,房产税不可能太狠。加税这件事,历朝历代都很慎重,试点5年后才可能全面推出,已见端倪。深圳均价6万元,大部分商品房总价500万以上,1000万以上的也有很大比例。我相信,绝大部分都不是炒房得来的。因为,很多人过去只买了一套房,而当年的房价并不太高,从100万到500万,完全是被市场抬上去的,而不是业主自己炒上去的。房价翻了几倍,但住在房子里的人的薪资并没有这么高的涨幅,甚至只有很低的增长。如果这种房子收税,无疑就直接降低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这不可能是房产税的初衷。

 

其次,房产税的出台,对土地拍卖“价高者得”的方式形成制约。而这将不再大幅抬高房价预期。

 

更重要的是,房产税的出台,从道理上来看,那些行政性的调控手段就应该退出了,特别是一旦对房价造成明显打压的情况下。

 

这些都是可以预期的变化。当然,很多人看到恒大、花样年、阳光城、佳兆业、富力等开发商的情况,就轻易得出房地产不行了的悲观认知。但是,开发商的苦日子,未必就是行业的苦日子,更不一定是业主、购房者的苦日子。许家印就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通过高负债炒房的人,这样的人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或改邪归正了,当然不是坏事。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