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两周年!深圳GDP领跑,接下来怎么干?

今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两周年了!


两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持续释放,深圳都做了哪些?接下来准备怎么干呢?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深圳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接下来要“怎么干”?



2020年12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今后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远景目标,都标注在这幅蓝图中。


这份《建议》提出“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携手共建世界级城市群”,包括加强深港澳更紧密务实合作,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大湾区合作示范平台建设。


深圳市委六届十八次全会提出2021年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质增效”,包括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进深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提升深港市场一体化水平,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关键字”



1、“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


《规划纲要》提出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深圳作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深圳光明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聚焦产业需求和科学前沿,围绕信息、材料、生命三大科学与技术方向,通过集聚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与团队、成果转化中心和新兴未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今年1月,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全面封顶。目前,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已经从“规划设计”进入到“实施建设”阶段。


不仅是光明科学城,深圳积极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支撑平台和关键节点,还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以“两城一区”三大战略平台为载体,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


●光明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正全面加快,综合粒子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学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正在加速建设;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5方面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国际量子研究院等130多个科研平台和项目落地实施;

●南山高新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量子通信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西丽湖科教城,升格为部省市共建平台,将建设国家技术专业大数据平台,布局高水平创新孵化器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 鹏城实验室,累计集聚各类人才2000多人,建成运行鹏城云脑等大科学装置;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获批建设,一批“卡脖子”关键问题正在被集中力量攻克……

2、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共建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规划纲要》明确了“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三个强强联合的极点,提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共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前海正“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探索形成并深化拓展“前海模式”,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年来,前海累计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573项中,全国首创或领先226项,其中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法制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出的首创或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达188项,成为新时代“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


3、“轨道上的大湾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今年将开工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并推进深大城际前期工作。


4、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深圳正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加快打造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广州深圳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协作,协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综合交通枢纽,共同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深圳都市圈加快建设,协同东莞、惠州强化临深片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布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5、前海+河套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期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创新试验场”,“深-港极点”就是推动规则衔接的“重点实验室”,前海、河套则是 “先行启动区”。


便利港澳投资者开办企业的“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从前海试点向全市推广;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出台若干措施,去年推出加强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等9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等领域试点“沙盒监管”机制,首批创新应用去年正式公布。2021年,前海还将继续推出包括深港服务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港开放等深港合作的八方面试验。


在与前海东西呼应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围绕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也在加速上演:


对接国际先进科研规则,深港科创“政策包”在科研项目管理、基础研究、转化孵化、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24条举措;提出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定期评估制、项目经理制等科研管理6大创新机制;香港高校、国内国际高端科研企业集聚发展,对接和落地项目共132个……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湾区GDP超11万亿,深圳排名第一



大湾区之“大”,是经济体量大、综合实力强,是真正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2020广东省全年GDP实际增长率2.3%,和全国平均持平,名义增量3089.8亿元,增量力压第二省江苏2亿元,保持增量和总额继续全国第一。


其中,湾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生产总值的1/7。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GDP排名情况,依次排名为1深圳、2广州、3香港、4佛山、5东莞、6惠州、7珠海、8澳门、9江门、10中山、11肇庆。


其中深圳的GDP为27670.24亿元,广州的GDP为25019.11亿元,佛山GDP为10816.47亿元。


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7670.24亿,同比增长3.1%。增速在国内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在大湾区各城市中领跑,经济体量跻身亚洲城市前五。来看看各区的GDP:


NO.1:南山,6502.22亿

NO.2:福田,4754.16亿

NO.3:龙岗,4744.49亿

NO.4:宝安,3846.87亿

NO.5:龙华,2492.86亿

NO.6:罗湖,2375.28亿

NO.7:光明,1100.77亿

NO.8:坪山,801.05亿

NO.9:盐田,658.15亿

NO.10:大鹏新区,340.35亿

NO.11:深汕特别合作区,54.04亿


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努力体现“大的样子”、展现“强的水平”,不断“强身增肌”,引领和推动大湾区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深圳必须成为全方位综合性发展的“全能冠军”。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深圳近中远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让深圳如虎添翼。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发力,深圳铆定近中远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到2025年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

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2035年实现“两个翻番”、比全国提前15年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硬实力”,是深圳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底气。


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深圳必须发挥科技创新这一最大优势,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助推大湾区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湾区”的转型。




——  END  ——

来源: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楼市大事等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