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的救市方案来了!
01
9.24的新三支箭,带动股市大涨!
客观讲,政策还是超预期的!
因为,9月5日,央行还说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压力很大,20天后就将全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50个基点;再比如,5月17日才将二套房首付比例调至25%,仅仅过去4个月就再次下调至15%。
最后一个季度即将来临,全力完成今年目标(特别是5%),有压力!
这是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本质上,就是短期“冲一把”!
当然,激动的主要是媒体,“标题党”满天飞。基本逻辑就是,通缩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大放水”资金进入楼市(收购存量)和股市(回购股票),资产价格触底反弹,通缩迎刃而解。
最典型的,就是近期某知名学者提出的“10万亿”刺激方案!
通缩是事实,形势也挺严峻的。但问题是,通缩的原因是什么?
信心不足,但这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
一是,产能过剩,除了房地产过剩,大家看看“新三样”卷成啥样了!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即“不是没需求,而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少”
客观讲,“10万亿”刺激方案的出发点是好的——“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即从四万亿的“物质资本”投资,到“人力资本”投资。将数以亿计的新市民,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拉入到国内大循环。
这样,产能过剩、通缩,不就统统解决了嘛!
关键不在于钱多少,而在于钱流向了哪里?
先举个例子,盖茨基金会发现,全球每年有50万名儿童死于卫生状况导致的疾病,他们几乎都生活在低收入国家,那里缺乏能够安全处理人类排泄物的卫生设施。那么,捐赠马桶、建厕所,有用吗?
没用!
那么,盖茨基金会怎么做呢?
2011年,基金会发起“厕所创新大赛”,征集新型厕所,设计需要能够在缺水、缺电、无下水道的环境下使用,确保经过处理的排泄物不含病原体,且每人每天使用成本不超过5美分(约合0.33元人民币)。
2018年,基金会从中挑选了20个创新厕所设计在北京展出。之后,有多项设计陆续进入原型机和试点阶段,下一步则是通过与私营企业合作量产,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并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凡是针对底层百姓的社会保障工程,涉及大体量资金投入的系统工程,都会经历多个层级的传导,要关注最终的资金流向问题。即便是慈善,也要设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让款项和设施设备流向需要的人,且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让愿意捐赠的人参与,才能让慈善事业可持续。
何况,咱们这个工程还是要讲资金平衡的!
02
回到“10万亿”刺激方案!
姑且不说10万亿够不够?怎么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分配。从我熟悉的保障房说起。
新市民需要房子吗?需要!但政府建的房子,或收购来的房子,是否符合需要吗?是否可支付?
一点儿把握也没有!
再举个例子,我近期在西部某市调研,当地二手住房价格降到3000元左右,还有学wei配置。于是,有人提出,可以把这些房子卖给进城的新市民、进城的农民。这样,就能带动老市民改善住房。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调研发现,很难卖得动:
一则,这些房子比较老旧;
二则,他们大多数还是买不起,选择长期租房;
三则,即便价格再便宜,每年也要缴纳2000元的物业管理费,很多人连这个钱也不愿意缴纳。住在农村,有菜吃,有国家中粮补贴。即便要到城里去,很多人也是租房,甚至租在城中村。有买房的,少!
最后一点,让我很感触。我们只考虑了把房子卖给新市民、年轻人,但根本没考虑城市各种显性、隐性的成本,他们是否能承受得起。大家也不傻,都知道性价比高不高。这就不奇怪,为啥前期保障房大热,后来销售的消息趋于平静。综合当前的就业、预期环境,怎么可能卖的好呢?
就连深圳的“人才房”都破防了!
进一步讲,如果出发点不是真正解决新市民、打工人的社会保障,而是想着去库存、去通缩,不管多少万亿,不管方案如何设计,都很难成功。弄不好,可能又是一次对开发商的救助。还有上下游的狂欢。
刺激方案中,如果还有城镇化、都市圈等等,还要警惕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地方债务等等。
03
近期,一个民企老板告诉我,他不准备投资了,要好好享受生活。我很诧异,你年纪轻轻(50多岁)的,怎么就躺平了。他告诉我,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投什么都过剩、都有很大风险。冷静思考,吃喝玩乐,就是对我最好的投资,总比败光了要好!大家想想,有没有道理呢?
最近,我还见到了我的一个远方亲戚,在广州打工多年,2017年买的房,现在那套房已跌破2017年的价格了。其实,2017年-2021年买房的,很多是类似这个亲戚,他们都是最后一波上车的。
收入越低,上车越晚,伤害越大!
为啥呢?
一方面,收入要积累;另一方面,不愿意加杠杆,觉得借钱压力很大;另外,前期觉得房价高,后来发现越来越高,最后不得不踮起脚、咬着牙、一狠心,就进场了。没成想,高位接盘了。
他们是楼市下跌的最大受害者!
这说明什么?不同人群对经济规律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在达尔文式的投资环境下,没有充分认知,跟风进场,免不了被收割的下场。这一轮楼市下跌前,先知先觉的人群,早已套现了。
类似我这个亲戚,她就是后知后觉,或不知不觉的一类人(没有任何贬义,客观事实就是如此)。她现在60多岁了,还在饭馆打工、贴补家用。从现在的状态来看,比以前更辛苦了。
需要思考的是,房产一起一落式的财富分配,进行的是那么的合理合法,那么的悄然无息。那又怎么样呢?即便是类似理财诈骗、P2P、各种“办卡跑路”等,尽管近些年被打击,但受害者能收回本金?
很难!
因为,很难监管得到!
即便是正常的定金退款都很难,别说这种违法的!
这就是为何,那么多人要挤破头要进金融业!
违法要处罚,但实际承担的处罚成本,可能没那么大!
关键是胆大!
04
不管是10万亿,还是多少万亿,最后可能都会异化为新一轮投资热潮。而在资金循环的过程中,有很长的链条,每个节点上的主体,都对这个循环有影响,终端的人群,影响是最小的。
谁的影响最大,谁得益最多!
谁在呼吁救市呢?可能是那些受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光鲜的。当然,接受新自由主义教育的高知们,崇尚宏观论,对现在的局面,建议就是QE、MMT,完了还可以负利率。数亿百姓,日复一日在为生活奔波,根本没时间,也没力气在网上发言。所以,看网上言论,发现形势不救不行了。
讲完了这些,大家就明白,对于这一轮楼市下行,为何政策一直“保持定力”了吧?
事实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资金平衡,不仅是要让过去的套利行为承担损失,更是要夯实风险自担的治理理念。这个理念不树立、不内化,未来要处理的风险更大,经济转型更是遥遥无期。
而最终的受害者,也是普通百姓!
而先知先觉的,再次享受放水红利,并高位套现!
基层调研,大家诉说着多方的痛苦。但还得忍。至少,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有工资发,吃饭没问题。
二十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这么看,当下的局面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