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一盘大棋!
1
2013年,百度开始研发无人车项目。
2017年,百度开放了自动驾驶平台Apollo。
2023年1月,百度的萝卜快跑在武汉试点,开展网约车商业运营。
2024年5月,萝卜快跑在武汉已投入500辆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在年内完成1000辆部署。
萝卜快跑价格非常低廉,6公里路程只要4元车费,而且还有利润,无人驾驶可以做到24小时无休,无限接单,从费用和效率上完败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
现在500辆萝卜快跑,已经把武汉的网约车市场干蒙了,一旦技术成熟,加大投产,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全部下岗不是梦。
现在,网络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是推广普及无人驾驶,会导致大量司机下岗失业,让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AI的应用场景可以有很多种,但不应该和底层人民抢饭碗。
一种是先进取代落后是大势所趋,不能因为影响了少数人的短期利益,就让科技停滞不前。
舆论上,第一种观点占据了上风,当前经济下行,就业困难,内卷严重,用高科技来抢人工的饭碗,以后也许可以,但当下显的格外扎眼。
耐人寻味的是,萝卜快跑和网约车司机的矛盾,涉及民生,相当敏感,却只在自媒体和舆论层面发酵,主流媒体并没有表态,萝卜快跑也没有任何受限的迹象。
2
7月8号的一则新闻,代表了官方立场。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
意见稿指出,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支持用于除危险货物运输外的道路货物运输;支持用于摆渡接驳、环卫清扫、治安巡逻等城市运行保障。
这说明,自动驾驶不但不会被限制,反而即将迎来立法保障。而且,这个政策出自北京。
侧面说明,萝卜快跑不但不会被限制,反而会被支持,扩展到更多城市,无人驾驶技术,也会被拓展到更多应用场景。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无人驾驶?
因为无人驾驶技术是AI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是国家大力追求的产业突破。
新能源汽车做为近几年来发展最成功的产业,不仅实现了汽车消费的更新迭代,创造了大量GDP,还实现了对全球油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如果想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那就是无人驾驶了。
3
目前无人驾驶赛道有三个主力军。
互联网企业:百度Apollo、谷歌Waymo、亚马逊Zoox、小马智行Ponypilot+
车企:特斯拉、小鹏
出行平台:曹操、滴滴、如祺
跑在前面的队伍已经开始商业化,比如百度的萝卜快跑。
萝卜快跑主攻网约车行业;文远知行在推进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小鹏正在做路测和试驾;曹操正在和吉利合作生产自动驾驶车辆;如祺推出了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网约车混搭模式;滴滴则和广汽埃安合作,计划明年量产。
无人驾驶技术一直在快速推进,只是百度的萝卜快跑首次试水网约车市场,惊人的性价比直接抢了司机饭碗,动了底层人民的奶酪,引爆了网络和舆论,才引发大家关注。
虽然有舆论层面的压力,但无人驾驶的发展与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当下面临的经济困境,如果不想重启房地产,就只能押注新质生产力的突破。
而无人驾驶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有效突破口。
4
等到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更多城市的更多商业场景,比如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汽车租赁、长短途运输等等,势必会带来更多失业,这些失业人群怎么办?
讲真我很不想讲这个话题,因为不论从个体情感,还是舆论导向,都应该批判萝卜快跑对网约车司机的挤压,应该讲述底层人民的生存不易。
最后用“高科技应该取代人类无法完成的岗位,而不是蚕食普通人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做结尾,煽情之余,还能收获无数点赞。
然而,感性并不能解决问题。
对一个国家来说,更宏大的目标是在新能源汽车成功的基础上,赶在美国之前,发展出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再次实现汽车消费的更新迭代和技术的全球领先。
等技术升级带动了经济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的社会福利,当下面临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但这是最理想的结果,还有各种不理想的可能性,比如遭遇技术瓶颈和各种阻力推进缓慢;比如等不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社会问题就提前严重化。
哪条路是对,哪条路是错,没有准确答案。
不同的选择会通向不同的平行世界,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小至个人,中至集体,大到国家,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没有人能做对所有决策。
但是,又不可能不做抉择。
昨天,经济形势座谈会表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结构不断升级。
这,应该就是当下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