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谢逸枫:4月M1首次负增长,存款少了4万亿元,钱都流向哪里了?

文/谢逸枫


2024年4月金融数据风云突变,4月M1首次负增长,堪称金融新变化的信号。存款少了4万亿元,究竟钱跑去哪里了?超过80%的新增新信贷投放在什么地方,即钱都流向哪里了?


2024年5月11日,金融部门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97.45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1.5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存款。


金融部门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52.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这里面的贷款包括企业、居民贷款。


一是4月存款少了4万亿元,去哪里了?


前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一季度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前2月存款增加6.44万亿元),相较于一季度的11.24万亿元减少3.92万亿元,相当于4月单月存款减少近4万亿元,投资与消费了。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71万亿元(一季度存款增加8.56万亿元、前2月存款增加3.2万亿元),相较于一季度的8.56万亿元减少1.85万亿元,相当于4月单月存款减少近1.85万亿元,不排除是买房了。


原来消失的4万亿元存款,是去了银行理财产品。中信证券研究测算,2024年4月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3万亿元,至28.63万亿元。所以,存款搬家背后,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上升,购理产品热情上涨,这意味着存款正从银行体系分流。


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6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8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一季度存款增加1.56万亿元、前2月存款增加1.71万亿元),呈现理财公司资金存款化。

二是钱在哪里,流向哪里?


钱在哪里?根据央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24年3月末,银行系统的存款总盘子大约是296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占比49%,为145万亿。企业存款占比27%,为80亿元。政府存款,占比14%,为41万亿。


3月末居民存款占比49%、企业存款占比27%、政府存款,占比14%,分别较疫情前的 2019 年上升 7.1 %、下降 4.2 %、下降 3.3 %。说明居民消费下降,存款上升,企业存款与政府投资上升,存款下降。


央行指出,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门。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中,银行如果还在扩张资产、贷款仍在增加,钱不会从实体经济中减少,也不会消失,只是随着企业投资生产、居民消费、财政收支,存款在企业、居民、政府等部门间会有转移。


钱去哪了?根据央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24年3月末,银行系统的贷款总盘子大约244亿元,主要投向了企业和居民。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163万亿,占66%,居民贷款81万亿,占33%。问题是这个163亿元贷款去哪里了?


说明企业是贷款的大头,贷款投放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居民购房和消费。目前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约占全部贷款的五成,其中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占比不足10%。


M1、M2的增速,反映出购买力、消费、投资的强度。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过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过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2过高而M1过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目前M2比M1高,说明政府投资意愿强,市场需求萎缩。


三是4月M1首次负增长,M2增长持续回落


4月末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3月8.3%、2月8.7%、1月8.7%)。4月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3月1.1%、2月1.2%、1月5.9%)。值得注意的是M1在2022年1月末出现负增长,同比降低1.9%。


M2回落,主要是存款“搬家”4万亿元,企业与居民存款向理财产品分流、季节性、货币工具操作性、财政存款大量减少因素有关。M1负增长,主要是单位活期存款会向个人存款转移(工资、提成、奖金、福利)。


2023年1月-12月M2的变化,呈现先高后低趋势,1月-12月M2增速分别为1月12.6%、2月12.9%、3月12.7%、4月12.4%、5月11.6%、6月11.3%、8月10.6%、9月10.3%、10月10.3%、11月10%、12月9.7%。


2023年1月-12月M1的变化,呈现高后低趋势。1月-12月M1增速分别为1月6.7%、2月5.8%、3月5.1%、4月5.3%、5月4.7%、6月3.1%、7月2.3%、8月2.2%、9月2.1%、10月1.9%、11月1.3%、12月1.3%。


四是M1-M2剪刀扩大至8.6%,市场低迷。


M2与M1的“剪刀差”已呈扩大趋势。2024年1月2.8%、2月7.5%、3月7.2%、4月8.6%,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购房需求与购买力下降,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受阻。


企业经营投资活跃度偏弱,资金“活化”比重下降。明显偏低的M1增速及较高的M2与M1增速“剪刀差”表明,当前亟须通过有效刺激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特别是推动房地产尽快实现软着陆等方式,提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2023年1月-2023年12月剪刀差的变化,分别为2023年1月5.9%、2月7.1%、3月7.6%、4月7.1%、5月6.9%、6月8.2%、7月8.4%、8月8.4%、9月8.2%,10月8.4%、11月8.7%、12月8.4%。


五是前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


前4个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一季度增加9.46万亿元、前2月6.37万亿元、1月4.9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之一,比一季度增长0.73万亿元。总的来看,居民去杠杆、增加储蓄的现象延续、意愿增强。


分类看,住户贷款增加81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08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66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943亿元。


单月来看,2024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亿元。4月住户贷款减少5166亿元,同比多减2755亿元,新增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低于去年同期,新增票据融资8381亿元。


六是新增贷款的钱流向哪里去了?


前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的流动去向来看,流入的领域基本上为企事业单位贷款(国企、央企、城投与部分混合制企业、民企)8.6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0.19万亿元的84%(一季度82.13%、前2月85.24%、1月78.45%)。


其中住户贷款增加8314亿元(一季度1.3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0.19万亿元的8%(一季度14.05%),个人住房贷款8084亿元占新增贷款10.19万亿元的7%(一季度10.30%、前2月8.21%、1月12.74%)。


说明超过80%的资金到进入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房贷款仅占10%。4月单月来看,流入的领域基本上为企事业单位贷款(国企、央企、城投与部分混合制企业、民企),占新增贷款7300亿元的90%以上,个人住房贷款负增长。


七是住房贷款迅速下降,4月负增长


前4月住户贷款增加8314亿元(一季度1.3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0.19万亿元的8%(一季度14.05%、前2月6.11%、1月19.92%)。而个人住房贷款8084亿元占新增贷款10.19万亿元的7%(一季度10.30%、前2月8.21%、1月12.74%)。


房贷呈现陷入回落的趋势。4月住户贷款减少5166亿元,同比多减2755亿元(3月住户贷款占新增贷款14.61%、前2月6.11%、1月19.92%),其中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亦减少(3月占新增贷款14.61%、2月8.21%、1月12.74%)。


前4月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的7%、一季度10.30%,3月14.61%。2023年个人住房贷款2.5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22.72万元的11.20%(2022年12.90%、2021年30.47%),比2022年下降1.70%,比2021年下降19.27%。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