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房地产风险处置,要动真格的了!

01.


一个小创面,久拖不治,导致大面积感染。

 

一开始,房地产企业风险只是个别问题,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化解和防范,后面的大面积感染,也许就可以避免了。但是,没有如果一说。近期,领导指示:“要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方案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里的用语是“有力有效”。显然,之前的方案,力度和效果还不显著。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为什么?记得2021年12月,当时央行祭出收并购大招时,讲了一句话,“房企间项目并购是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收并购推动资产债务重组,用的很娴熟了。上世纪90年代,很多国企陷入困境,银行理论上破产了。彼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迅速搞定。

 

其中,用的就是以收并购推动资产和债务重组,去腐生肌,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坏的市场出清。房地产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民企层面的暴雷,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的收并购是不二法门。

 

但是,问题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得多! 


02.


企业层面。债务多了不压身,当拿地的钱都是借的,最不着急的,就是民企老板。比他着急的主体多的去了,银行、施工单位、供应商、地方政府等!夯实属地政府的主体责任,很多地方在研究怎么化解。一个通宵加班的兄弟微信我,赚着几千块的工资,想着怎么给亿万富翁解困。

 

当央行说要“收并购”,地方政府说要“保交楼”,监管部门说要“保稳定”,地产要为促进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出贡献,地产还是支柱产业等等。听到这些以后,民企老板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只要坚守住,资产价格涨上去了,所有问题都顷刻解决了。

 

心中只有一个执念,千万不能倒在黎明前。所以,很多老板是不会把优质资产拿出来的。而拿出来的,可能是“坏资产”,目的可能就是“甩债务”。对于驻企工作队来说,很多人连老板融资的渠道还没摸清,甚至连拿地前融、名股实债、股权质押等等概念,也没有搞清楚。

 

多数民企是内部人控制,信息极其不透明,老板独权(掌控欲强、实质放权难),裙带关系复杂。当下策略就是能拖就拖。落地的收并购融资,很多并没有体现和发挥为困境项目纾困的作用,基本用在合作项目收购,一来对项目情况比较了解,避免踩坑,二来避免猪队友暴雷。

 

03.


这一轮陷入困境的企业,基本都是2015年以来排名快速上升的民企,“强扩张、高周转、高杠杆、赌性强、项目超融”,这是普遍特征。显然,要么就集体上岸,要么就集体沉船。当政策越来越友好,链条上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供应商越来越着急,老板们就更不着急了。

 

选择“被收购”,还是政府救我、市场救我呢?显然是后者。表外融资,能藏就藏,让市场觉得“我挺好”的。所以,就有一些企业,昨天还拍胸脯说,我没有美元私募债,没有发行过任何私募理财产品,还花2000万赎回到期的优先票据,彰显自己有钱。但今天就违约了。

 

一副就地躺平、不怕开水烫的姿态。

 

对于央企国企来说,即便想收购,也要执行风控要求,投资标准有较高的红线(比如利润要求)。而且,被收购方躲躲闪闪,不清楚隐性债务有多少。普遍超融的情况下,承债式收购先要给“保交楼”垫一大笔款,什么时候现金流能“回正”还不好讲。于是,持币观望是优选。

 

这个链条上,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金融机构。在处理房企风险问题上,我才突然发现,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居然如此丰富:银行贷款、对外担保、信托融资、理财和私募基金、股权质押、境外私募、资产管理、供应链ABS、商票融资、总包融资、上下游拖欠等等。

 

凡是陷入困境的,上面这些融资渠道或工具,基本上都有涉猎。很多债务的融资利率在10%以上,都要靠卖掉房子、房价上涨来买单。讲到这里,真的很感慨,刚需可真不容易。这些融资方,和老板们的心态一样,等着救助的解放军来,或是国企央企来了,或者是楼市火了。

 

一旦被收并购了,谈判地位就下降了,加上都是违规融资序列里的,不怎么光彩,排在保交楼、表内债的最后面。清算后,还能剩多少,很不乐观。所以,有的金融机构不配合、锁公章。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04.


过去,楼市反弹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皆大欢喜,大家都是受益者。现在,多数人还抱着这种想法。于是,当3月16日三部委积极表态维稳,媒体层面可欢喜了,普遍认为真的救市大招来了。3月17日,民企上市集中地,港股地产涨幅超10%的多达70家,融创暴涨59%。

 

其实,近一段时间,很多媒体简直就是添乱,要么就把房企风险问题无限扩大,唯恐天下不乱;要么就是鼓吹地方救市、楼市小阳春,豪宅如何热卖之类等(可笑的是,有的还谈论俄乌局势)。这对于稳定楼市,毫无意义,甚至帮倒忙。国家的本来意图,并没有得到合理宣贯。

 

处理债务风险,顶层设计的本意,就是基于商业性可持续的原则,市场化来主导,让坏的市场经济出清,风险自担,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绝不是让国企和央企兜底,更不会通过所谓的“救市”,再来一次房价暴涨,让百姓来给作奸犯科者买单,让全社会承担房价上涨、泡沫加重的后果。

 

要注意,3月16日领导说了2件事,一是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方案来防范和化解风险,二是要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什么是新模式?如果从行业来讲,必须要彻底改变“高杠杆、高周转”、“违规融资、房价买单”的经营模式。基于此,就不可能去救助。

 

近期,媒体报道,中国东方资产计划发行100亿债券,主要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的风险化解及处置,房地产行业不良资产纾困,房地产金融风险化解等相关不良资产主营业务。资产管理公司及早介入,将有望加速出险房企资产处置进度,促进风险化解和市场出清。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房企化解流动性风险进入更深层次。也就是,有的必须要按照“坏账”来处理,马上进入“清算”程序,必须要让作奸犯科者,受到重罚。同时,我们看到,有房企老板被叫去“配合调查”,有房企高管被带走了。出问题的房企,有多少高管曾经在金融机构干过,就知道金融套利有多严重。

 

所以,必须要严惩坏人,让坏的市场经济出清;所有“明股实债”的违规投资者,一定要让其承受“风险自担”的后果,才能让开发商老板、链条上的一帮食利阶层彻底放弃幻想,重新回到“自我救赎”、断臂求生的轨道上,收并购才能推得下去,风险防范才能有力有效。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