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莞佛谁是第三城?深圳胜利了?广东人口大数据背后的城市密码

东莞人口破千万,惠州迎来好消息,深圳又一次胜利,广佛还有更多期待,珠海发展任重道远,东西两翼城市还存在明显短板……这次广东人口“七普”数据,有许多“城市密码”值得关注。


01 第三城的争夺


东莞与佛山,谁是广东第三城,谁也不服。2020年,佛山迈入了“万亿GDP”,东莞差一点儿(9650亿)。但人口方面,东莞迈入千亿常住人口序列,佛山差一点儿(949.89万人)。东莞和佛山常住人口差,做个序列,之前缩小了,但全面普查后拉大了。看来,过去低估了东莞的人口。


制图:李宇嘉观楼局   数据来源:统计局


拿普查数据看,二者常住人口的真实差距在100万左右。2000年五普是这样,2020年六普是这样,2020年的七普也同样。可以预计的是,2021年,东莞将无悬念地迈入万亿GDP,佛山也将无悬念地迈入千万人口。


那么,谁是广东第三城呢?


从人口看,东莞人口吸引能力超过佛山,因为100万常住人口的差距,并没有随时间而收窄。更重要的是,深圳继续疏解产业和人口,毗邻的东莞最受益。

 

对佛山来讲,区位优势并不突出,距离大湾区金腰带(广深科技走廊)尚有距离。一方面,广州老大哥向东、向南发展,拥抱金腰带;另一方面,广州把外围7个区的落户政策放的很松(28岁+1年社保)。“填补外围人口、发展郊区新城”的战略显著,对佛山来讲并不是好消息。

 

从东莞、佛山GDP的差距来讲,其特点是“先拉大,后缩小”,最大差距在2017年,佛山GDP超过东莞高达1816亿,但最近三年,明显缩小,2020年的差距在1166亿。制造业和出口高速发展的年代,佛山最受益,但到了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时代,佛山转型不足的问题显现出来了。


这就是2018年以来发生的事情。


制图:李宇嘉观楼局   数据来源:统计局


所以,谁是第三城,应该是东莞。


每次说起莞佛之争,佛山的朋友一脸不屑,我们佛山差在哪里了?


我们来看看:(1)东莞命好,靠近深圳,夹在广深之间;(2)佛山对年轻人的吸引能力,不如东莞。2020年佛山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0.52%和7.35%,而东莞则分别为5.47%和3.54%。(3)整体看,东莞人口多,人口结构优。从性别比来看,东莞为130.06,全省最高,男性劳动力集聚明显,意味着外来人口也较多,佛山为119.12,排名第二。


未来,佛山怎么提高人口集聚度?主要是打广州这张牌:


一是做强中心,把中心城区面貌搞起来,现在没有中心,在看脸的年代,不受年轻人待见;二是补上短板,把教育医疗补上来;三是成本优势,把低房价、低生活成本的优势发挥出来。


总之,广州缺什么,佛山就补什么。广州上学难(中考、高考升学率只有50%)、高房价。而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两个问题无解,因为广州财政很困难。佛山就要恶补这两方面。补上来了,不怕广州的人不来,不怕外地人不来。东莞就是靠这个,把深圳的企业、人口吸引过来的。所以,佛山有样学样。

 

02 深圳的胜利


东莞崛起,是深圳的胜利。深圳人口吸附能力下降,绝非深圳做错了什么,而是发展规律使然。看待深圳的发展,要站在深莞惠都市圈的角度,深圳人口减少、产业外迁,这是深圳的胜利。

 

这次人口“普查”,还有一个大黑马,那就是惠州。


从绝对人口增长数来看,除了广深莞佛之外,惠州的常住人口增长最多,达到了144万。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惠州有地产、没人口,但现在人口开始增加了,这是深惠一体化结下的圣果,也是深圳高房价、高成本外溢的结果。现在,很多深圳人在惠州买房,父母住在惠州,自己在深圳工作,周末回家。


未来深惠之间交通一体化后,惠州的人口还有望更多增加。

 

今天,有媒体在探讨,惠州有资格建地铁了。市区常住人口达到350万了,符合建地铁的条件之一,久拖不决的深圳14号线,可能又会有好消息了。不管怎么样,深惠一体化提速是必然的。深圳房价越涨,对惠州越有利,关键是,惠州也应该向东莞一样,做好承接的准备。


惠州,不能只有房地产!



除了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人口的增长,也算是深圳的胜利。过去十年,这几个城市人口增长,都在30%-50%之间。当然,人口基数低也是一个原因,毕竟200万人口基数下增长30%和1000万人口基数下增长30%,绝对增长量差别很大,难度也很大。但不管怎么说,这几年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深江产业园等建设,对中山、珠海、江门发展、人口引入,有很大的支撑。



03 广州的期待


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达18676605人,占全省人口数量的14.82%,为全省首位。较上年末广州常住人口增量突破33.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了5975805人,增数居全省第二;十年人口增长率为47.05%,位居全省第三。

 

广州人口特点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外围人口增长快。黄埔、南沙、番禺、增城等外围区域人口增长快,特别是黄埔和南沙,占了增量人口的近一半。一方面,广州外围落户政策宽松,另一方面,大量新兴产业项目和重大平台在外围落地,人口跟着产业走;另外,外围区域房价也低,年轻人在外围买房。最后,这几年互联互通,比如3号线、5号线、7号线、21号线等,中心区和外围联系程度日益紧密。

 

二是广州老龄化比较重。60岁及以上占比11.41%,在珠三角核心城市最高,比深圳足足高出一倍多。老龄化比较重,反映出传统产业(石化、电子、汽车、交通等)、国企比重大,机关事业单位多(省属、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多,驻广东办事处也多,高校也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劳动力在减少。



三是广州要填满外围人口。2020年发布的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并提出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这些高大上的定位,都是满满的责任与担当。

 

从趋势看,未来广深人口集聚能力会分化。


深圳方面,深圳小学招生连续2年减少,近期政策显示,深圳可能要控制入户,而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也在挤出人口。总之,深圳人口集聚能力应该到顶了,至少弱化了。


广州方面,广州的集聚能力还很强,也需要继续集聚人口。所以,未来广州还要大规模集聚人口,填满外围的空间,然后辐射周边。所以,广州外围的落户政策非常宽松。

 

这对广州周边城市来说,并不是好消息。比如作为广州后花园的清远,“广清一体化”谈了很多年,但清远的人口并未显著增加。再比如,广州外围限购政策、入户政策松了,对佛山的辐射能力就会下降,佛山带动肇庆发展的能力就会下降。也就是,广佛清肇的一体化相对缓慢。


04 存在短板:副中心集聚能力不足


不过在人口空间梯度上,广东全省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 广深为第一梯队,常住人口1700-1900万

◆ 佛莞为第二梯队,常住人口在900-1100万

◆ 两个省域副中心为第三梯队,人口为600-800万。其中,西部副中心以湛江为核心,含茂名;东部副中心(汕头为核心,含揭阳)

◆ 深圳辐射区惠州,珠三角其他城市(人口在300-400万)为第四梯队

◆ 其他城市为最后一个梯队(人口在250-300万)。

 

大体来说,人口分布相对健康。


这既体现了珠三角吸附人口的巨大优势,省域副中心的人口优势也很突出。也体现了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珠三角其他城市集聚人口的能力此次显现也很明显。

 

但是,省域人口分布有一个短板,就是副中心人口集聚能力不够。其中湛江人口负增长、汕头微增长,能探至第三梯队,就在于历史基数大,同时也距离珠三角比较远,被虹吸的相对少一点。


当然,未来省政府要壮大东西两翼的战略很明显。


比如湛江打造沿海经济带增长极,人口可能会增加。比如珠海人口增长排全省第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数低的结果。


关于珠海,我们展开分析一下。作为经济特区、西岸龙头城市,珠海区位优势突出,改革开放最早,毗邻港澳,但人口集聚能力没上来。从2020年的数据看,珠海与惠州的常住人口差距,从2003年的217万拉大到360万,与中山的人口差距从2003年的107万拉大到198万。可见,房子卖了很多,但住的人少,珠海作为副中心,未来的任务还很重。


制图:李宇嘉观楼局   数据来源:统计局


最后,我们期待,这些短短补齐之日,像珠海、中山、湛江、江门、汕头等城市带来更多的惊喜。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