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从“开山第一炮”到600亿再造后,深圳蛇口的下一个起点在哪?

【序】


40年,深圳从边陲小镇成为今天的国际大都会,一路走来,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从“开山第一炮”的蛇口、“三天一层楼”的罗湖,从原特区内外的“二元”结构,到特区一体化后的全域共进,深圳发展步伐从容坚定。


“来了就是深圳人”不再是一句口号,于我们而言,生活在深圳或从深圳出发,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与此同时,风华正茂的深圳也正乘风破浪…


房网/咚咚找房 深圳40年特别策划【城市印记】第一篇,将从蛇口再次出发!


》》》咨询/购买深圳二手房 点击报名



第一篇:蛇 口

 

中国的改革开放源于蛇口,当初的老旧小渔村,如今是大名鼎鼎的前海蛇口自贸区。


站在海上世界明华邮轮上看着人来人往,感受这洗尽铅华的区域,强烈的时代交融的气息铺面而来。


我说,深圳有一种气质叫“蛇口气质”。



去蛇口可以去做什么?


和老蛇口人坐下来聊聊天,感受发自内心见证时代的自信和喜悦分享;去充满着沧桑时代感的价值工厂、爆改后的南海意库,感受废旧工厂改造的文艺气息刹那扑面而来……


今日的蛇口早已由昔日的不毛之地,转换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良好的居住环境、浓厚的生活氛围,使这里成为深圳闻名的外籍人士“扎堆”之地,多年前是如此,现在仍是如此。


即便是现在,站在大南山下、蛇口港、深圳湾畔、渔人码头…回顾40年的激情岁月,都不由得心潮澎湃。


这里承载太多的历史记忆!


1978年,轰动全国的“开山第一炮”从这里炸响,震醒了沉睡的蛇口,也拉开了蛇口工业区的建设序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这里迅速传遍神州大地。


1981年,蛇口开始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迈出了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第一步”; 1982年,蛇口工业区公开招聘人才,首开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先河……


这些风靡全国的“蛇口模式”,吸引了无数有志之士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于此,挥洒热血,贡献青春!


在这一系列“蛇口模式”的背后,袁庚成为深圳蛇口的发展里程碑的先锋人物,人们称他为:蛇口工业园的总设计师、中国开放的先行者、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他创造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平安等企业如今已大名鼎鼎。


而这其中,蛇口工业区是中国第一个产业园区,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它成为改革开放最早的试管。曾几何时,没有人会想到这根小试管会发展为现在的样子。



30年后的2008年10月,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开启了深圳又一个时代性的发展高地。


2015年4月,前海蛇口自贸区挂牌,前海、蛇口新老两个改革试验地的抱团发展,双雄并起形成“1+1>2”的效应。


新生的前海,更像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后浪”,作为国家唯一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平台,也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板块,集深港合作、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和改革开放战略优势。


而蛇口,相较于前海来说是“前浪”,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


前海蛇口携手共进、融合发展,是国内开放度最高、比较优势最突出的区域之一。

 

今年,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五周年,数据显示,2019年前海实现注册企业增加值2566.35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46倍,税收贡献525.11亿元,增长了86倍,成为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相对于新生的前海,蛇口曾在一段时间处于发展的瓶颈期,随着2010年“再造新蛇口”的正式启动,600亿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和软硬件升级成为关注的热点。



目前蛇口已形成四大核心板块:


1、国际化资源和环球文化交流为核心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


2、城市商务、休闲、生活方式及文化聚集为核心海上世界;


3、高科技产业为核心蛇口网谷;


4、创意产业为核心南海意库。

 

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前海蛇口自贸区再次承担起深圳发展的桥头堡。以国际枢纽港+自贸区的定位再次推进前海、蛇口国际化脚步。

 


空闲的时候,驱车20、30分钟去藏匿在这座崭新城市里的只有老街坊才能找到的“苍蝇小馆”、老蛇口必吃的街边小店,去宝狮杂碎吃一款招牌汉宝,去德记打包一份烧腊……如果要吃得高大上一点,那么像华洋酒楼、北京餐厅这些老牌餐厅是不错的选择。


在老与新交融中,蛇口有着与其它片区不一样的生活氛围,尽管小街小巷,马路也不宽。但颇具“天生丽质”的国际滨海生活气息,“爬山、看海”,为悠闲的蛇口滨海生活提供了蓝本。



作为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处女地,蛇口目前的房均价已破10万,早一批住进蛇口的人,同样享受着房地产市场变迁带来的红利。


1980年,蛇口工业区兴建了蛇口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碧涛苑’,随后,片区开发了鲸山、龟山别墅到花园城、半山海景再到招商海月等的居住变化,滨海住宅开发以蛇口码头为起点逐步向东北演进至深圳湾。


再次拉回到蛇口滨海的开发,是海上世界的再造,2005年,经过3年多的停业和近4年的重建,改造一新的“明华轮”再次亮相世人面前。


船还是那艘船,但周围却是拔地而起的一座新城。


随后几年,招商投资600亿元完成整个蛇口的再造;这一再造包括“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太子湾邮轮母港、“蛇口网谷”。


新的海上世界总建面达百万平,现在,一座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餐饮购物、酒店、度假、居住、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滨海新城已跃然眼前。



正在承接蛇口的海滨开发又是谁?


我想,大概是深圳人最后的渔村记忆的渔人码头吧。


从地铁2号线东角头站A出口步行600-700米,即到达蛇口渔人码头。这里曾是渔船的避风港、吃货的美食天堂、摄影师的打卡圣地。


直到去年,这座存在了近百年的渔港正式开拆,将要化身一座集滨海休闲、精品酒店、特色商业、办公、公寓、海洋主题馆于一体的滨海商业文化综合体。


蛇口的升级、改造还在继续,大概看了一下,片区汇聚12大旧改,其中包括万科拿下的渔一村旧改,招商地产、润德房地产、渔二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渔二村旧改、恒大湾厦村旧改,南水村旧改等……



无论城市如何变迁,或是产业、经济如何发展,在老蛇口人的眼里,对于蛇口情怀和罗湖人对罗湖的情怀显然不一样。


在蛇口半岛花园附近,一块路牌曾这么标注:右转前往深圳。


蛇口人一贯把到福田、罗湖去称为“到市里”或“去深圳”。


在老蛇口人眼里,自己对“蛇口人”称呼也是十分骄傲;


即便是现在,一些从蛇口走出去的企业成员,如招商、平安、华为、万科等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基因”认同的方式表明自己属于蛇口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蛇口人”是时代改革派的代指。


蛇口人用自我认同和排他的方式,用“蛇口人”的概念与当时内地尚未改革的那些事物、做派、观念和形态所做的区隔。


有人说,“蛇口人”应该属于“亚文化”范畴,它不会像“中国人”、“广东人”等文化范畴那样,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但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潮流中,“蛇口人”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忘却的文化现象而永远存在着。


在深圳,与“蛇口人”一样,蛇口的发展更像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