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推动17、22等四线建设,重点打造这些产业…龙岗2024年这样干

近日,龙岗在官网上发布了《龙岗区2024年工作报告》。


延伸阅读》》》

五和枢纽片更新申报,宝龙三棵松产业整备…龙岗公布今年更新计划


2024年1月26日在龙岗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龙岗区人民政府区长王策飞作报告。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对2024年工作进行部署。


2024年,龙岗经济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教育:


全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加快医学院建设、公共政策学院筹建,音乐学院实现竣工投用;大力推动暨南大学深圳校区落地、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建设。


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8万座、学前教育学位6750座


全市率先实施卓越学校培育,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等3个教育集团成立。


交通:


将推动轨道17、22、25、27号线一期启动建设;


实现深汕西、惠盐改扩建、如意路南延3条道路通车,推动机荷高速、清平高速二期北段等10条重点对外联络通道加快建设,打通对外主动脉;推动科创一路(科创支路-翠宝西路)市政工程等10条次支路通车,进一步畅通微循环。


商业:


推动大运天地全面投入使用,打造龙岗大运全国级商圈,推动坂田、平湖、宝龙等片区商圈提档升级。


民生:


推进8个市属、15个区属公立医院项目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工程等5个项目完工,新增病床位2800张


在新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中配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托育托位1680个。


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套以上。


2023年工作回顾:


一是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23年,龙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3亿元,增长6.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8.6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2.8亿元,同口径增长13.3%。建筑业连续两年高速增长。


批发业、金融业、进出口等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


二是产业能级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智选车业务落地龙岗,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封顶,高端智能车载设备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龙岗区入选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封顶,二期动工。中国电力彩色光伏生产基地、宁德时代乘用车换电湾区运营中心等项目落户。新增建筑业企业37家,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一期、坪地智能建造产业园加快建设。


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平湖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工,跨境电商运营中心迁址运营


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分院和东部通航项目落户,构建低空融合数字化平台,无人机综合应用测试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开工。


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揭牌运营并获批国家级实验室,新增全屋智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6家,启动36个试点项目场景应用。成立全国首个眼镜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眼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眼镜智造园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招商稳商优商成果丰硕。


坚持把招商稳商优商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聚焦“11+2”产业集群、“3+4”重点产业精准招商,新增投资额超亿元项目284个、增长517%,意向投资额1482亿元、增长196%,其中投资额超100亿元项目4个、增长100%,30-100亿元项目6个、增长200%。


净增商事主体11.8万户,总量90.6万户,其中企业51.3万户;净增入库“四上”企业915家,总量7520家;新增上市企业7家、全市第二,总量4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总量81家;新增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624家,总量1568家。


四是服务企业更加有力。


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约80亿元。出台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降低企业产业用房成本若干措施,以及支持总部企业、工业软件、现代时尚产业、新能源、低空经济等专项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多维度、成体系的政策支持。


制造业贷款208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4%,其中28%投向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深圳首个人大代表电子信息产业联系点揭牌成立。


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活动145场次,促成超10亿元合作订单。深入落实“万名干部助企行”行动,全覆盖挂点服务“四上”企业,依托“龙i企”平台,解决企业诉求3600余项。


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一是教育事业加快进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规模突破万人,首次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期校园正式交付使用、医学院开工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开工。


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8万座、学前教育学位3420座


全市率先实施卓越学校培育,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等3个教育集团成立。


二是创新优势日益凸显。创新平台由278家增至309家。院士工作站由4家增至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3151家增至3408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042件,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4.6%。龙岗区企事业单位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0项、市级科学技术奖17项。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位居2023年中国创新百强区排行榜第六。


三是招才引智硕果累累。


全职院士由8人增至11人,新增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个、累计54个,新增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412人。国家级东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揭牌。围绕“三项工程”多元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技能人才超10万人次。依托市孔雀计划展示交流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人才企业百家行”活动,为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全国首宗铁路货场上盖智慧物流园“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开工,全市首个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试点项目“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一期)”完工,两项土地改革项目纳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并获全国推广。


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富余资金通过风投机构进入创投领域,基金规模超5亿元,集体企业参与创投基金规模全市第一。


二是深港澳合作更加深入。推动出台《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与香港科技园、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举办交流活动10余场。成立2个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高质量承办2023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举办2023“迈向碳中和 湾区少年行”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系列主题活动。


三是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帮扶资金2.1亿元,实施项目47个,与对口帮扶地区互派干部和技术人才392人次。帮助靖西、那坡引入企业17家,海丰引入企业7家,寻乌引入企业8家。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与海丰、惠东、龙门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惠东鞋企跨境电商平台等多个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建设。


城区建设持续提速:


一是交通网络更加畅达。轨道3号线四期、16号线二期所有车站主体完工10号线东延(深圳段)及17、22、25、27号线获国家发改委轨道五期建设规划批复;深惠、深大城际及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深汕铁路主体施工,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启动全线建设。


道路网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全部完成,共建成道路125条、新开工145条。新建非机动车道97公里。新增、优化公交线路73条。


二是市政配套更加完善。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动工;龙岗中心城水厂改造扩建完工。完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小区8个、二次供水提标小区52个。547个城中村及住宅区“瓶改管”项目全部完成通气点火任务,新点火户数超23万户、全市第一。新建、扩建变电站2座。38个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项目完成。新增综合管廊16.5公里、海绵城市面积19平方公里。整治16处积水内涝点。


三是土地利用更加集约。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12个“工业上楼”项目开工,厂房面积183万平方米;宝龙智造园等2个项目完工,厂房面积38万平方米。


城市更新供应土地61公顷,全市第二。完成土地整备412公顷,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完成土地出让55宗、301公顷,其中产业用地13宗、135公顷。


民生保障方面:


一、医疗水平快速提升。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大楼、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园山院区、区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新增病床位500张


龙岗中心医院外科综合楼等7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新增10家社康机构。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听觉与平衡觉诊疗创新示范基地、听觉与平衡觉障碍大动物模型推广应用基地落户。


龙岗中心医院获批首批国家级临床营养科建设示范单位。区七院简竹护理院被评为广东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二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深圳音乐学院主体结构基本完工,龙岗国际艺术中心主体施工,大芬油画村和大芬美术馆改造完成。


布吉、横岗、宝龙街道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平湖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大运天地北区、甘坑都市田园、龙城CC创意街区正式运营。文博会分会场数量连续13年领跑全市。举办大型演艺活动23场、高端体育赛事68场。龙岗青少年业余体校获评国家重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居全省第三。


三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高质量完成10项年度民生实事、1182项社区民生微实事。区级公办养老护理院开工建设,新增民办养老机构2家,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7户。新增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2家。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困境儿童“暖心房”改造项目。


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近2.7万套,建成1444套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龙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发展优势。高标准建设龙岗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大力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全力服务好龙头企业,加快推动深圳工业软件园等项目建设。


推动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亚辉龙启德大厦等生物医药园区竣工投产;建成达索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爱睿生物药概念验证平台。


抢抓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风口,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三棵松科技城为承载区,推动深圳市碳中和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落地,引进优质绿色低碳企业不少于8家。


二是大力发展建筑业、文化创意、跨境电商、低空经济产业。


加快建设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项目主体结构完成30%以上;打造工程服务和设计咨询产业示范园区;全区建筑业产值超2500亿元。


持续提升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发展能级,引进影视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等领域优质企业10家以上。


加快平湖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推动纵腾、圆通等项目落地。高标准建设无人机综合应用测试基地;新增无人机起降点等低空基础设施3个以上;引进低空经济重点企业5家以上。


三是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落户5家以上全国营利性服务业百强企业分支机构。依托省工业软件攻关基地和深圳工业软件园,推动10家以上软件企业落地,形成涵盖CAD、CAE等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的产业格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制造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引进3家以上持牌金融分支机构。加快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基金、宁德时代鹏储基金等重大产业基金落地。


四是加快做好新赛道、新经济形态培育。坚持周调度机制,全力推动全屋智能产业发展,建成2个以上示范项目,以示范项目带动全屋智能产业在更广领域的应用,同时招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3家以上


出台直播经济支持政策,依托华南城、海吉星等产业集聚优势,引进跨境直播、无人直播、直播孵化器等新兴直播领域项目超10个


加快“两园一区一镇一谷”、平湖雅兰总部项目建设,推动眼镜、珠宝、家具等行业品牌走向世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建设坂田数字经济等4个总部经济集聚区,推进菜鸟、京东等重点平台项目落地。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扎根龙岗、加快发展


一是精准高效做好企业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扶持超50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超60家“四上”企业上云。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活动150场以上。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行动,落实挂点服务企业机制。高标准打造产业服务信息化平台;以坂田街道为试点,推进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虚拟园区建设,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人才、用工、用地、用房、融资、法律等一揽子服务。


二是千方百计保障产业空间。加快推进龙岗龙园、宝龙南约、坂田五和枢纽片区重点更新单元计划立项,完成规划审批。


加大横岗南、宝龙三棵松、坪地北等18个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项目攻坚力度,新增连片产业用地超1平方公里。


高标准建设龙岗东、中、西三大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加快推进“工业上楼”项目建设,推动10个以上项目开工、2个以上项目投入使用。完成市下达违建治理任务。


三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梯度培育机制,新增入库“四上”企业超1000家,上市企业总量突破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突破100家。


聚焦辖区龙头企业产业链、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企业,以及全屋智能、跨境电商、低空经济、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优质项目,引进投资额超亿元优质产业项目250个以上,其中投资额超30亿元的项目10个以上。


(三)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一是扩大消费供给。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全面实施批发零售业跃升计划、住宿餐饮业倍增计划,推动2个以上重点汽车销售企业、2个以上头部网络零售企业、2-3个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及新锐餐饮企业落地。推动大运天地全面投入使用,打造龙岗大运全国级商圈,推动坂田、平湖、宝龙等片区商圈提档升级。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围绕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是促进投资增长。深入落实三级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领益平湖智能终端部件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培育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


出台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稳步推动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稳外贸稳外资。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强化对外贸头部企业的服务,支持企业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深化与海关在AEO认证、技贸措施研究、新业态培育等方面合作,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扎实做好存量外资企业服务,积极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外资标志性项目,推动开市客等项目落地。


(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全面强化改革攻坚。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预算、绩效、政府采购等八大领域改革任务落实。深化国企法人治理改革,加强董事会专业化建设。健全集体资产监管体系,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深化劳动争议“调援裁诉”改革,实现区、街所有劳动争议案件先行调解,将80%以上的争议化解在前端和基层。深入推进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深入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谋划提升龙岗与周边区域交通、产业一体化建设水平。发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港资企业、香港同乡会等平台纽带作用,深化与香港在科技、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强化与前海、河套协同联动,积极承接优质外溢资源。


三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百千万工程”,探索“双向飞地”路径,优化与海丰、龙门、惠东等地的园区共建模式,增强当地造血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合作经验。扎实开展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强化帮扶协作地区资金、产业、人才和社会力量支持,深入推进教育帮扶、医疗援助、劳务协作,拓宽对口帮扶产品销售渠道。


(五)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加快医学院建设、公共政策学院筹建,音乐学院实现竣工投用;大力推动暨南大学深圳校区落地、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建设。


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8万座、学前教育学位6750座


深化合作办学,加快推进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学校等项目建设。加大10所卓越学校培育力度。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卓越校(园)长培养工程。


二是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大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建设机制灵活的新型科研机构,新增创新平台超25家。


加快推进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推进创新平台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认定孵化器3家以上。


三是打造人才发展高地。新增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超300人,引育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个以上。


支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升本”,支持龙岗职校、龙岗二职建设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国家级“双优”中职学校;依托深圳东部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中职-高职人才培养。全力解决好人才关心的各类问题,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


(六)高标准推进城区建设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一是全力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推动轨道17、22、25、27号线一期启动建设,对已建成的客流出入口应开尽开。


实现深汕西、惠盐改扩建、如意路南延3条道路通车,推动机荷高速、清平高速二期北段等10条重点对外联络通道加快建设,打通对外主动脉;推动科创一路(科创支路-翠宝西路)市政工程等10条次支路通车,进一步畅通微循环。


二是全力提升城区环境品质。积极稳步推进坪地六联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建成“活力城村”示范项目。坚持坂田、宝龙、坪地片区项目快速推进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重点片区公共配套。开展天安云谷、创投大厦、大运公园片区第六立面提升


强化户外广告、城市家具“美学”管理。开展龙岗大道、吉华路等重要通道及万达广场商圈等拥堵节点治理。上线运行城中村道路开挖系统,实现道路开挖项目管理协调有序、文明施工。推广“街区制”网格化管理,提升垃圾分类质效,建设“洁净龙岗”。


三是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区。持续推进CIM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开展产业空间、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等“CIM+”试点。围绕安全、发展、民生三大主题,推广AI在城管、交通等领域的典型应用示范,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强化政务服务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智能导办”“智能审批”等环节探索智慧应用新场景,深化政务“协同办”“就近办”,实现更多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秒批秒办、一次办成。


(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美丽龙岗


  一是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强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污染治理,确保PM2.5浓度优于市下达年度目标值。平湖辅城坳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建成投用。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比例达90%以上。动态消除劣V类河流及排放口,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考核要求。大力整治噪声污染。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平湖能源生态园一期改造工程投产试运行,完成红花岭一期填埋场整治。


  二是加快构建绿色生态空间。落实“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公园城市”建设部署,建成大运AI公园、龙湖文体公园等4个市政公园,推动大运公园开工,加快推进罗山体育公园、峦山谷公园、生态智谷绿道等项目;扎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种植乔木1.5万株以上,新增立体绿化超3万平方米;高品质完成轨道14号线绿化恢复工程;高标准建成龙岗河干流碧道二期,新增碧道21公里、绿道6公里以上,推动公园、绿道、碧道、山径交织相融。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高标准筹备2024年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2万个。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70兆瓦以上。深入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实现全区区域环评全覆盖。新增绿色建筑1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150万平方米以上。丰富低碳技术多元场景应用,开展区第六人民医院、建设大厦等3个项目节能减碳改造。加快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区1平方公里用户侧综合能源管理建设,上线运行“碳惠龙岗”平台,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八)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8个市属、15个区属公立医院项目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工程等5个项目完工,新增病床位2800张


建成5家社康机构。推动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深圳研究院建设;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龙岗区第二中医院。高质量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成龙岗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二是提升文体事业发展水平。深圳国际大学园全民健身中心、平湖北部新城文化中心开工。坂田、布吉、横岗、宝龙4个街道文体中心投入使用。


引导更多社会和学校体育场馆接入“i深圳”平台。全力做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赛区龙岗项目比赛筹备工作。举办龙岗喜剧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和CBA联赛等大型赛事。持续引办大型演艺活动,打造深圳东部超级演艺中心。加快推动龙园客韵小镇活化利用,完成大田特色街区品质提升。


三是全面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推进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建设,区级公办养老护理院主体封顶。在新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中配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托育托位1680个。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套以上。


深化“志愿者之城”4.0建设。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全面落实社保惠企利民政策。深入推进军地共建和拥军支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楼市大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0